大发app - - MBA智库百科 - 管理者专业学习成长平台
大发app2023-01-31 16:05

旅游“暖阳”:旅行社加班定制路线,老板喊话员工“归队”******

  “旅游市场满血归来 。”晚上11点 ,刚加班赶制完产品路线的林雪略显疲惫,但格外激动。

  近段时间 ,林雪的电话响个不停。除了客户频繁来电咨询旅行社何时重启出游路线,此前合作过的专线人员、地陪以及景点酒店等从业者也不断递来合作橄榄枝 。

  “市场热潮即将来临 ,赶紧拿出产品方案。”一位合作伙伴迫切地催促着她。

  时隔三年 ,旅游市场火速复苏,点燃元旦假期 。而这只 是序幕,1月8日起,我国全面放开入境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当天出入境机票订单量一度同比增长628% ,创下2020年3月以来 的峰值 。这一天 ,中国香港与内地之间实现首阶段通关 ,使得中国香港成为入境机票的出发地第一名 。

  政策利好叠加春节,旅游市场正在开启狂欢 。市场爆发带来的巨大商机,同样成了沉寂多年从业者们眼中的机遇。一时间,越来越多 的旅行社活跃起来 。老刘决心复出 ,其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 ,已经紧锣密鼓地租赁办公室、招兵买马组建团队 ,筹备旅行社开业。

  于老刘而言,此番回归,只为在行业复苏之际重新夺回一度失去的市场 。

  “诗和远方”潮涌

  惬意地半躺在三亚沙滩上 ,喝着手里 的椰汁,看着朋友在远处海里嬉笑打闹身影的那一刻,蒋珂深感久违 的跨年乐趣 。

  “往年每逢元旦都会选择旅游跨年 ,疫情原因导致两年多时间没出过远门 。现在必须得好好玩上几天,把之前失去 的乐趣弥补回来。”蒋珂告诉贝壳财经记者。

  作为2023年第一个小长假 ,旅游成为不少人元旦期间 的首选 ,并奔赴心中的“跨年胜地” 。

  “能明显感觉到出来玩的人多了起来 。”同样选择在元旦出游 的90后唐晨印象深刻 ,在前往云南 的飞机上,他发现机舱里坐满了乘客,“尽管无论机票还是酒店费用都比之前高出一截,但都无法阻止大家出游的热情 。”

  一位杭州网约车司机也告诉贝壳财经记者 ,元旦期间接到的订单远多于日常,“每天差不多要跑100多单 。经常都 是上一单还没跑完,系统就提示下一单进来了。客人 的目 的地也大多都是酒店和景区 。”

  久违 的出游让多个城市在元旦期间游客数量激增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 ,2023年元旦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 ,同比增长0.4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65.17亿元,同比增长4.0%。

  此外,携程2023元旦假期总结报告显示 ,近六成用户选择跨省游,元旦跨境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145%。据飞猪平台数据 ,元旦假期 的跨省游和跨市游订单占比近八成 ,达到近一年峰值 。其中“90后”和“00后”的年轻用户则是出游主力。

  出游无疑 是当下热词 。贝壳财经记者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发现 ,不少网友或讨论出游计划 ,或分享行程和安排。此外,“这里海景绝了 ,太适合情侣跨年”“国内最爱 的度假村 ,没有之一”等帖子亦引发关注。博主们在文章中分享一张张精美风景照片 的同时 ,再配上详细 的行程文字。而回复里则充满着“求攻略分享”“求价格”留言。

  “之前每次内心萌发旅游念头时 ,总 是只能靠老照片和视频来‘过瘾’ 。”唐晨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自己已有两年时间没有出门旅游,即使节假日也选择在家宅着。如今难得的机会 ,自然希望玩个痛快,“根本没有省钱的念头,怎么开心怎么来 。”

  “消费者 的追捧给旅游市场复苏带来生机。”经营着一家国际旅行社的韩可说 ,“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儿 ,准备在接下来 的时间里大干一场。”

  多位导游在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由于气候原因,元旦以及春节期间游客通常会选择前往三亚 、云南等地度假 ,这也间接推动机票以及酒店价格上涨。

  1月9日,贝壳财经记者在OTA(一般指在线旅游)平台搜索看到,各地前往三亚的机票价格均出现上涨趋势。以杭州出发为例 ,自春节法定假日计算 ,飞往三亚 的机票大多为2290元全价票。不少酒店春节期间价格同样呈现上涨趋势。其中 ,三亚凤凰岛度假酒店高级海景大床房平时价格为924元,除夕入住价格则为1689元。

  值得注意 的是 ,贝壳财经记者在搜索时发现,大多数酒店春节期间房间均显示“售罄”。“现在想在春节期间入住好 的酒店和房间,基本只能靠‘捡漏’。”一位导游说。

  云南等多地酒店同样受到追捧。根据携程平台数据,元旦假期间西双版纳酒店均价为804元 ,价格涨幅达到1.7倍 。大理酒店涨幅则达到36% ,均价601元 。

  旅行社“集结” :召回队友

  风口重新回来了 。这 是资深旅行社从业者老刘最深刻 的认识。

  2023年1月 ,老刘在朋友圈发布“复出”宣言,要再战江湖 。此前近10年时间 ,老刘扎根国际旅游行业,每年都会带领游客前往几十个国家 。

  “最后一次带团从法国回来后就得到通知 ,开始在家等待。”老刘经历了三年起伏 ,从第一年的观望,到第二年转型切入国内旅游领域 ,最后在第三年时公司难以为继。吃完散伙饭后,老刘转身找了份朝九晚五的工作 。

  决心复出 的第二天,老刘就向公司递交了辞职信,“在行业打拼这么多年了,舍不得彻底放弃,有时候晚上还会梦到带团出游 的情景。得知市场复苏的消息后,肯定选择回来。”

  老刘紧锣密鼓地租赁办公室 、招兵买马组建团队,筹备起旅行社开业。他还给以往的员工打去电话,希望大家能“再搏一次” 。

  “过去三年确实让旅游行业流失了不少人才 。”老刘告诉贝壳财经记者 ,旅行社要迅速重启 ,当下关键因素在于能否重新组建团队 ,“不少从业者在疫情期间转行 。随着大家逐渐适应新的工作后,很多人都不太愿意回归。”

  贝壳财经记者采访多位此前从事出境游工作的人员发现,对于“回归”,还是观望态度 。

  “之前做了很多年出境游 ,后来离职去了家短视频公司负责内容,一年多时间现在已经习惯了工作节奏 。”接到老刘打来 的电话,阿木犹豫再三最终还 是回绝了邀请 ,“以前 的东西都丢得差不多了,现在回去还要重新适应,实在没必要 。”

  一位自2021年转行到互联网公司工作 的前从业者也向贝壳财经记者坦言 ,自己不大可能再从事旅游行业,“现在收入和之前差不多 ,工作还更加稳定,确实不太想回去。”

  没能如愿将曾经的员工全部唤回 ,老刘并不在意。重开旅行社后不久 ,他已收到多份简历,其中不乏有着多年从业经验 的“老人”,“还是有不少从业者希望能回到行业,毕竟随着市场复苏 ,未来会有大批游客出国游玩,势必也会将市场持续推向高潮。”

  果断回归 ,也是不少人的选择 。

  “终于等到了今天 。”刚从工商局注册完毕 的郭苗一脸兴奋 ,她曾住在日本10多年,回国后和朋友合伙开了旅行社,专门跑日韩线路 ,一度随着国内游客境外游高峰期获利匪浅。

  尽管2020年底将旅行社关停,但郭苗一直等待着行业复苏的机会 ,“这两年来几乎随时都在关注行业消息,也一直和国内外地接、酒店等资源保持着联系,就是盼着这一天早点到来 。”

  静待“下一站”爆发 ,定制路线抢跑出境游

  1月8日起,随着中国取消入境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优化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等政策正式生效,上海 、广州等机场迎来了防疫政策调整后 的首批海外航班 。

  全面放开入境催热了消费者热情,也点燃了停滞三年 的出境旅游行业 。韩可正经历最为忙碌 的开年。几分钟前 ,她刚挂断一天来第6位客户打来的咨询电话,“最近接到不少电话 ,都 是来询问出国游事宜的。”

  “出境游多年后终于重新放开,不少人希望能第一时间出国旅游 。”韩可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近期热衷旅游 的玩家会选择国内景点 ,内心却同样希望能出境游玩 。行业的复苏,会推动一波市场爆发 。

  林雪在一家国际旅行社负责项目定制策划,其告诉贝壳财经记者 ,目前市场逐渐恢复 ,不过,因为“航班供给”和“票价”等客观原因 ,要想完全达到之前的情况需要至少3个月时间 。

  “目前中国执行 的国际航班数量远低于2019年 。”林雪预计,“受此影响,出入境机票价格偏高 ,大部分游客或许碍于此类原因而选择继续观望等待 。”

  贝壳财经记者在多家OTA平台查询看到,近期出境游机票价格相对此前已经出现明显上浮 。以杭州直飞普吉岛为例 ,2023年1月期间,机票裸价大多在2000元至3500元,而回程价格则在3000元至6000元,部分日期 的机票价格更是上万元 。这意味着以往3000元就能往返普吉岛,如今至少需要万元上下。

  “这仅是机票单项,如果加上酒店、游玩等其他费用 ,单人出游 的总费用很可能在2万至3万元 。”林雪说 。

  高昂的费用并没有浇灭旅行社热情 ,林雪和同行仍在加班赶制出行方案 。

  “最近每天几乎都忙到晚上10点多。”林雪所在公司以境外游为主 ,几乎所有人都在忙着给此前合作的酒店 、当地地陪等资源打电话,以沟通重启后 的工作,以及整合彼此的资源进行新产品路线的设计 。

  “目前我们主要是针对东南亚市场进行相关出行方案的设计和推出。”林雪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之所以首站选择东南亚国家 ,源于其对中国游客 的入境政策相对宽松 ,部分目的地不仅可以免隔离 ,还能够办理旅游落地签,自然成为当下众多国内游客 的首选 。

  “现在就 是在和时间以及同行赛跑。”林雪分析,市场复苏后谁都希望能成为率先获利的人 ,目前公司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适应新的市场 ,“以前设计的路线大多比较老旧 ,品质也根据团费参差不齐 ,而如今在判断了‘首批出行客户大多对价格不敏感,更在意品质’ 的基础上 ,设计了更适合他们游玩 的路线。”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林雪所在公司已开始抢占部分独占资源 。“和海外部分合作酒店以及景点签订了协议 ,在降低成本 的情况下更利于以优廉的价格吸引客户。”林雪说 。

  韩可同样告诉贝壳财经记者 ,她正在联系此前合作过的境外地陪,就游客出行路线进行设计。不同于此前主要是走马观花 ,更倾向于将游客带往传统景点 ,此次她刻意将路线集中于深度文化、户外沉浸体验等产品上 。“出境游恢复初期游客以个人和小团为主 ,他们更注重游玩品质 。”

  “不排除未来随着国内出入境情况的变化来增加供给 ,届时也会根据不同顾客 的需求来制定路线,但目前肯定优先考虑更有境外游意向的小众群体 。”韩可说 。

  民宿订单忙,“一天接30多个电话

  “这几天生意总算逐渐回暖 ,希望未来能越来越好 。”在浙江杭州周边开设民宿的李立激动地在朋友圈写下“终于回来了” 。

  四年前,喜欢旅游 的李立辞职并在杭州周边以近百万元盘下一家客栈 ,开始自己 的民宿生活 。

  “最开始生意还不错 ,每天差不多有40% 的入住率。”李立回忆 ,彼时尽管市场竞争激烈 ,但凭借多年驴友生涯所积攒的资源,以及通过短视频 、图文等渠道的宣传推广,生意还算不错 ,“尤其 是旅游旺季,房间都会订满。甚至需要提前一周才能订到房间。”

  三年漫长 的低谷期,李立曾无数次计划将民宿转让出去,但始终心有不甘。“总觉得希望还 是会到来 的 ,不愿意在黎明到来之前选择离开 。”

  2022年12月7日 ,“新十条”以及系列政策出台,民宿从业者期盼已久的日子到来。

  随着旅游市场初步复苏 ,多地酒店、民宿入住率大幅提升。途家民宿数据显示,2022年12月30日至2023年1月2日,民宿预订量平均日增幅达两成 ,环比上月增长2倍 。另外全国连住订单占比也增加341%。其中 ,西双版纳 、西安 、大理州 、三亚、北海等相对温暖的城市 ,入住3天以上的民宿预订量同比上年增长6倍以上 。

  “最近这段时间确实接到不少订单电话 ,最多 的时候一天接到30多个,这是之前不敢想象的。”在云南经营着一家民宿 的张雨表示 ,自己和很多同行最近几天内都接到订房电话 ,几乎所有朝向好的房间都宣告售罄 ,还有不少客户咨询预订春节期间的房间。

  张雨告诉贝壳财经记者 ,这三年来也有零散 的订单 ,但相比之前仍有所减少 ,如今明显感到行业正在逐步回暖。他仔细盘算过,预计春节期间入住率将达到80%或者更高,“以前是担心没有订单,现在 是担心人手不够。”

  订单爆发 ,张雨对未来越发充满期待,“目前市场虽然有所恢复 ,但从节点上看 ,真正爆发还需要等待至少3个月时间 。”

  携程于1月5日发布报告称 ,春节期间旅游产品 的预订量同比去年上涨45%,人均旅游花费同比提升53%。

  伴随着客流逐步恢复,包括租车 、餐饮在内 的旅游产业链各个环节也得以复苏 。

  “很多游客更倾向于自由行 。到了目的地后为了方便也通常会租车出游。”浙江一家租车公司负责人告诉贝壳财经记者 ,元旦期间店里近7成车辆被游客租走,现在已经接到春节预约车辆 的电话 。“不少同行都在交流车辆情况以提前做好合作计划,以免出现‘无车可租’ 的情况 。”

  杭州郊区一家饭店老板也感觉到生意明显升温,“前一年元旦虽然也有客人 ,但数量和规模显然没法和今年相比 。假期3天饭店业绩也比去年提升了一倍多 。”

  “旅游产业 的复苏,周边市场未来肯定也会持续爆发 。”李立分析,“此前三年算 是让行业洗牌 ,也给了经营者潜下心来思考 的机会 。如今市场重新复苏 ,短期内能不能接住 是从业者们面临的挑战 。毕竟未来要想重新立足 ,除了市场恢复的利好外,也考验着运营者自身 的能力。”

大发app

东西问·中外对话丨从古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东方文化如何走向自信 ?******

  2000多年前 ,横贯亚欧 的丝绸之路 是连接东西方商贸人文 的纽带,古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有着重要启示 。

  如今 ,大国博弈、乌克兰危机、中东乱局……亚欧大陆 ,这片承载着人类重要文明记忆的土地 ,被视作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竞合的中心。

  就此 ,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邀请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 ,西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主任冀开运 ,与伊朗艺术研究院助理教授、东方部主任纳思霖展开对话。

  专家们表示,古丝绸之路见证了人类不同发展阶段 的文明交流。它启示当今世界 :文明需要开放互鉴,而非封闭脱钩;需要平等尊重,而非唯我独尊 。当前 ,美国等国家在亚欧地缘政治上频繁“埋雷”“添堵” ,阻碍亚欧互联互通的战略意图明显 ,其背后则是狭隘 的“文明优越论”作祟。

  对话实录摘编如下:

  丝路见证不同阶段 的文明互鉴

  中新社记者 :古代丝绸之路 是连接亚欧非 的文明之路 。从古代丝绸之路到如今的“一带一路” ,为何亚欧之间的互联互通如此重要 ?

  邢广程:公元前138年 ,张骞出使西域,司马迁有一个非常经典 的概括叫“凿空”——就 是丝绸之路从欧洲到亚洲 ,几乎实现了全线贯通。现在我们提出“一带一路” ,就 是说明到了21世纪,人类依然需要在欧亚非大陆进一步实现互联互通 ,这 是全球化的需要 ,也 是人类在不同阶段所进行的文明交流互鉴探索。

  纳思霖:现在我们把丝绸之路视为文明交往之路,就是鉴于自古以来这条路上基于贸易而展开 的丰富人文交流 。丝绸之路上 的中国和伊朗有悠久 的文明交往史 ,比如 ,人们常听到一个说法,一个伊朗国王把狮子作为礼物送给中国皇帝 。狮子,波斯语叫Sheir,来中国之后称作“狮”。可以说,中国狮舞也是中伊文明友谊之舞 。

  但是,现在伊朗年轻人对古丝路文化知之甚少,提到中国文化 ,他们可能只会想到中餐 、武术 、商业等 。因此 ,我们也需要教导这些对东方文化,对中伊两国的宗教 、语言感兴趣 的大学新生,要让现在的两国年轻人相互了解 。

  中新社记者:纳思霖长期从事丝路文化研究 ,最近出版了新书《伊朗细密画中的中国元素》 ,这些研究对于当下的文明互鉴有何意义 ?

  纳思霖 :为了以最佳方式来展示历史上中伊文明之间 的艺术交流史,我在中国做了四五年研究 。在这本配有插图 的书中 ,我们介绍了在中国元朝时期,伊朗绘画受到的来自中国的影响,并展示了两个文明古国之间历史悠久 的友谊 。因此,我希望这有助于帮助对东方艺术,尤其 是中伊两大文明 的艺术感兴趣的人们加深对两大文明间的友谊 的理解 。

  中新社记者:作为古丝绸之路上 的两大重要文明 ,中国和伊朗有2000多年 的文明交往史 ,这种交往有哪些现实启示 ?

  冀开运:中伊两大文明有惊人 的相似之处 。在古代 ,两大文明都曾影响周边国家;到了近代,都曾深受列强侮辱压迫;而现当代,两大文明都在谋求民族复兴 ,探求有民族特色 的现代化进程。

  这种友好交往启示我们,其一 ,要对自己 的文明有高度自觉自尊;其二,任何文明都有长处 ,应包容互鉴 ;其三,每个文明都有长期生存的理由。中伊是2500年来欧亚大陆文明交往的典范 ,历史让我们懂得,平等开放 、互学互惠的前提下,世界文明才会结出更加辉煌灿烂 的成果 ,这就 是中伊文明交往对今天全球化 、文明互鉴最深刻的启示。

  资料图 :丝绸之路上的甘肃永靖县炳灵寺石窟 。中新社发 杨艳敏摄

  从“仰视”到“平视”,

   是东方文化自信回归

  中新社记者:我们以往经常说“崇洋”,但现在很多中国年轻人喜欢“国潮”“华流” ,从东西文化吸引力的变化 ,能看出哪些历史逻辑?

  邢广程 :我年轻 的时候 ,还能听到很多老年人将煤油叫“洋油” ,火柴叫“洋火” 。“洋”字代表了一种我们说不出的洋气感 ,其实就 是文化吸引力 。之前我们是仰视西方 ,现在不再仰视,而是平视 ,对西方 的认识更客观 ,将西方文化作为一种和我们平等交流 的文明载体来看待,东西文化吸引力不是单向的 ,而 是双向、多向的。

  这种心态的变化,最主要的支撑就是中国崛起。我们尝到了改革开放的甜头,尝到了全球化的甜头 ,尝到了文明互鉴的甜头 ,开放 的大门会越开越大 。同时 ,文化自信 的程度越高,我们就越能感到有理由也有义务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多中国贡献 。

  中新社记者 :伊朗年轻一代有没有对于本民族文化或者东方文化 的“自信回归” ?

  纳思霖:我非常认同邢教授的观点,我们强调保护自己的文化 、语言和文明,但这不意味着封闭 ,我们要与其他文明在互相尊重 的前提下密切交往 。

  近十年 ,越来越多伊朗年轻人对东方文化感兴趣 ,大学有中文系,每年都有很多新生选择学中文。从现实看 ,中文是世界第二大语言,不少学生认为学中文未来可以找份好工作 ,有不错的收入 。从更深层次看,他们是被中华文化吸引,学习汉语时,也会想接触中国 的文化和艺术 。

  “自信回归”是个非常好 的提法。其实 ,我们现在常说的美国文化 ,历史不是很长,只有几百年 ,甚至都无法称之为文化。东方有深厚 的文明积淀 ,伊朗和中国作为因丝绸之路结缘 的两大文明,如今应该有更好 的文明交流示范。

  美国为何对“一带一路”如此纠结 ?

  中新社记者:近年来,中国与部分西方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受限,如何看待政治操作对文明交往交融的影响 ?

  冀开运 :中国经过40多年 的改革开放融入全球化以来 ,西方 的自利心态就凸显出来 :你不能比我富裕 ,不能比我平等 ,全球化 的好处只应属于我。因此,当中国成为国际秩序建设者、维护者时,这样 的国际秩序他们宁可不要 。

  另外,欧美一些人对中华文化、东方文化始终有傲慢与偏见。他们固执地认为东方文化就是愚昧 、落后、专制 ,在意识形态偏见下产生了文明上的傲慢 ,而这种傲慢又进一步加深偏见 。

  中新社记者 :有观点认为 ,美国在欧亚地缘政治上的频繁动作只有一个目的 ,即阻碍欧亚大陆经济整合 ,如何解释 ?

  邢广程:今年,美国在乌克兰危机背后下了很大功夫,客观上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欧亚“五通”产生影响,因为已经打起仗来了 。同时,他又在海上搞印太经济框架,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再做堵点 。美国不断在陆上和海上给亚欧制造新堵点 ,这种战略意图非常明显 。

  “一带一路”没有排斥美国 ,也希望美国参加 ,但是“你不当头就不参加,你要参加必须当头 ,必须听你 的话” ,这种帝国思维已不适合21世纪 的发展 。

  资料图 :2022年12月12日,中欧班列(齐鲁号)第1900列顺利开行 。图为开行的“齐鲁号”班列 。山东高速 供图

  中新社记者:如何让美国和西方理解超越意识形态的文明交流互鉴 ?

  冀开运 :全球化时代,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回顾古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互鉴 ,有利于增进东西方在民族心理和文化信仰上 的沟通理解 。“脱钩”绝不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 ,也不符合中美两国利益。鼓噪“脱钩”言论 ,说明美国政客的狭隘和短见 ,事实上,也脱不了钩,不是中国人不想“脱钩” ,美国 的利益也要求无法“脱钩” 。

  邢广程 :我们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因为当今人类面临一大堆共同问题 ,包括气候、灾害 、贫困等等 ,应对这些威胁只能团结协作、命运与共。上升到文明层面就要强调文明对话,强调文明是平等 的 ,没有优劣之分 。西方一定要消除“文明优越”的偏见,如果认定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天生高人一等 ,这就 是对文明认识的扭曲 。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大发app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