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世纪_ - (中国)百度热搜
五五世纪2023-01-31 16:05

挖掘内涵 ,活化校园文化遗产******

  【专家观点】

  作者 :王琦(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党 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历史的积淀,使得大量的文化遗产、建筑遗产留存在一些大中小学校园内 ,形成了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校园里饱经风霜 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无不诉说着自己所携带的历史 、文化 、科学等丰富信息,它们镌刻着红色印记,蕴含着人文情怀,展现着跨越时代 的建筑风貌,不仅 是学校环境育人 的素材和思政教育的载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更 是中华文明 的瑰宝和精魂,让全体中华儿女坚定文化自信 ,增强家国情怀。

挖掘内涵 ,活化校园文化遗产

清华大学 资料图片

  校园历史文化遗产塑造环境优美、底蕴深厚的文化校园 ,能够以文化人 、以美育人

  校园环境是看得见 、摸得着,最直观 、最立体 的美的享受, 是以美育人 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青瓦红墙藏古韵 的早期建筑格调高雅、细节精致,和现代建筑 、自然景观相互交融 ,共同组成富有品位 、美不胜收 的大美校园,浸润师生心田,通过审美 的愉悦,触动学生感受自然之美、生活之美 。例如,清华大学 的荷塘月色、穹顶礼堂等早期建筑 ,水木明澈 ,草叶成荫 ,既有庄重气派 ,又有玲珑剔透 ;武汉大学的珞珈山麓、东湖之滨,中西合璧 、布局精巧的早期建筑群气势恢宏 、浑然一体;中山大学 的早期建筑群红砖绿瓦,古朴而悠远 ,在巨树的掩映下,透露着厚重历史和蓬勃生机。身处优雅静谧 、钟灵毓秀的校园 ,使人内心安宁、心胸宽广 、格局开阔,远离浮躁和喧嚣;驻足在底蕴深厚 、人杰地灵 的校园,让人感受到生机盎然 的文化氛围 ,徜徉在丰盈积极 的精神世界中。

  校园历史文化遗产展现独一无二的校园精神和校风学风,能够润物无声 、提供源源不断 的精神力量

  优良的学风校风是治学之本 、成才之本、立校之本 ,校园内的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学校 的发展史,记录着历届学子们在这里挥洒青春热血 、大先生们在这里传道授业解惑 、前辈先贤们在这里托举起国家和民族复兴使命 的珍贵场景。这些历史具有强大 的穿透力 、感染力和凝聚力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的三观和崇高远大的人生理想,提升师生 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比如北京大学 的燕南园 ,是燕京大学时期修建 的教职工住宅区 ,这里先后居住过多位各个领域 的璀璨明星和文化巨匠 ,这些建筑和饱经风霜的古树一道诉说着大先生们在燕南园 的焚膏继晷和生活传记 。岁月更迭 ,历久弥新 ,他们留存下来的绝非单纯 的科研成果和经典著述 ,更 是深蕴于日常点点滴滴中 的文化意义和人文精神 ,让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北大学风在亭台楼阁、湖光塔影之间生生不息 ,时刻提醒着青年一代要始终保持一股顽强拼搏 、勇于开拓 的精气神,在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

  校园历史文化遗产烙印革命壮丽史诗 ,传承红色基因血脉 ,能够培根铸魂、红色育人

  校园里的革命文物、遗址遗迹深刻反映中国共产党救国、兴国 、富国 、强国的百年奋斗史,在党 的旗帜引领下,学校及其师生与党同心、同向同行, 是学校最直接且最能有效利用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红色文物、遗址记录的红色故事所蕴含的理想信念、精神追求和行为规范 ,不仅让学生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深刻领悟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 ,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追求和行为选择,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提高抗压抗挫折能力。例如 ,鼓浪屿红色革命旧址“厦门青年战时服务团”坐落在厦门二中校内,厦门二中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把革命先辈请进校园在旧址讲述红色故事 ,借助文化节展开形式多样的活动,师生共同演绎学校 的红色历史,组成以学生为主体 的鼓浪屿红色文化宣讲队,走进社区为市民讲党史 ;党 的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长辛店工人夜班通俗学校坐落在北京市长辛店第一小学校内,承载着早期中国工人运动 的悲壮历史和勇往直前 的二七精神 ,这里作为红色教育基地对公众开放后 ,师生们举办专题展,积极参与志愿者宣讲团 ,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1927年,北京潞河中学诞生了通州第一个党支部,潞河中学依托红色资源 ,建设了校史馆 、烈士纪念碑,通过“沉浸式”现场教学等多种方式赓续红色血脉,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

  校园历史文化遗产凝结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学校的研究和利用,能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文化 的繁荣兴盛,才有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 。要深入挖掘文物、遗产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提高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 ,让文物“活起来” ,让灿若星河的文化遗产“说话”,滋养中华民族延绵不绝、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学校特别 是高校原本就是学术研究、创新发展 的重镇,也 是国家文化软实力 的鲜活名片 ,对其如数家珍 的历史遗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 ,不仅 是责任使然,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 ,坐落在湖南大学 的岳麓书院 , 是全国修复最好 、保存最完整 、规模最大的一所古代书院,历经千年,弦歌不绝,讲堂上高悬着的“实事求是”匾额, 是1917年湖南公立工业学校搬进岳麓书院办学时确立 的校训 ,取自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写下的“修学好古、实事求 是” , 是对古人求索真知的文化传承。青年毛泽东曾在此生活居住 ,思索着改造旧中国 的方案,使这里成为我们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的一个策源地 。湖南大学不断推动书院文化资源 的“活化”,岳麓书院学规写入学生基本行为规范 ,以书院为依托进行习礼育人,将国学经典融入大思政课程 ,打造纪录片和专题片等文化产品,让全社会感受到中国古代书院 的文化内涵,推进中华传统文化对外传播。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校园内 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学校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 的真实写照,对内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爱校热情;也 是中华民族精神血脉和璀璨文明 的重要标识 ,对外展现学校的校园风貌和良好形象。我们要将校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 、管理好、研究好 、利用好 、传承好、传播好,使其在以美育人、环境育人 、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0日 14版)

五五世纪

宁东基地:再造一个宁夏经济总量******

  【新春走基层】

  元旦 ,坐标西北。

  日长一线 ,蓝天高远,空气中透着一丝清冷。而在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以下简称宁东基地) ,企业车间处处是热火朝天 的景象,全力冲刺首季“开门红” 。

  且不说人勤春来早 。自治区赋予宁东“再造一个宁夏经济总量”的宏伟目标,它丝毫不敢怠慢 。就在不久前 ,这里获评2022年全国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第五名,连续5年入围十强 。

  做好今年经济发展工作 ,宁东基地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陶少华认为必须“三坚持” ,即项目 是生命线 ,好企业是本钱 ,企业家 是财富。

  以项目为抓手 豪气

  往宁东基地最高处望去 ,那 是宁夏派可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离间甲酚和对甲酚的装置 。

  “二者沸点差很小,常规方法不可能将它们分开,我们在国内首创用尿素法进行分离 ,能耗低,环境污染小,产品转化率高 。”该公司总经理王进世告诉记者 。

  间甲酚全球需求量是6万吨 ,我国需求量为1.9万—2万吨,这套装置设计产能1万吨,宁夏派可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能产出5500吨 。

  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高度63.5米 的整套装置正在进行保温收尾、单体打压等工序 ,上料投产指日可待 。

  以项目为抓手,鼓励企业把小规模装置转化成大生产示范 ,这 是宁东基地开发建设20周年的传统。

  刚刚过去 的2022年,宁东基地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20亿元 ,工业总产值接近2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 ,工业增加值占自治区 的30%,财政总收入达到155亿元。

  “要保持发展定力,把经济发展工作 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和产业项目上 。”在2023年经济发展重大项目推进会上,陶少华郑重强调 。

  靠技术来发展 硬气

  拿起遥控器 ,只见眼前的玻璃一会儿呈磨砂状 ,一会儿呈透明状,明暗变化即在瞬间。

  宁夏中星显示材料有限公司 的这款智能调光玻璃 ,通电透明 ,断电雾化 ,可用于室内空间隔断、博物馆橱窗 、银行等处。

  “其实就 是把液晶膜安装在两层玻璃之间,高温高压加工成夹层玻璃 。”该公司技术负责人陈少华说 。

  铆力关键核心技术,企业实现了智能调光玻璃用液晶材料产品的产业化生产 ,2021年销售额1.6亿元,2022年至少翻一番 。

  靠技术取得长足发展,宁夏中星显示材料有限公司 是宁东基地 的缩影 。

  “我们始终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着力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宁东基地科技和信息化局局长易静华表示 。

  该局全年新立项实施本级科技创新项目34项 ,争取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6项,在煤化工、精细化工 、新材料 、清洁能源等领域攻克一批技术瓶颈。

  去年,宁东基地全年登记自治区科技成果36项,较上年翻了两番;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5亿元 ,同比增长20%,成绩喜人。

  用科技作支撑 提气

  走在宁东基地 ,铁塔林立,管道纵横,厂房俨然,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

  国能宁煤集团合作开发 的高性能甲醇制丙烯工业催化剂替代进口 ;宝丰能源集团建成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解制氢储能及应用示范项目 ;宁东瑞华新材料公司研制 的特种抗冻防水涂料达到国际水准……

  一批新动能的催生,离不开科技持续加码。

  易静华给记者摆出几组数字。2022年,宁东基地全年本级财政科技创新支出9433万元, 是上年的6.5倍 ;争取自治区项目经费4100万元,撬动企业研发投入预计突破14亿元 ,较上年增长25%;预计全社会R&D投入强度达到2.27% ,较自治区平均水平高0.69个百分点 。

  宁东基地蓬勃发展 ,是宁夏切实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位置的写照 。

  连日来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举办系列新闻发布会 ,对党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行解读 。

  1月4日,宁夏科技厅厅长徐龙在会上表示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把创新驱动战略作为“五大战略”之首 ,为优化创新环境 、激发全社会创新动力提供了更为坚实的保障 。

  “科技系统将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四大工程’,全力抓好‘双百科技支撑行动’ ,努力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 。”徐龙说。(本报记者 王迎霞)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五五世纪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