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app_大发app
大发app2024-06-12

银行业保险业2022年资产负债及业务稳步增长 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

  中国网财经2月3日讯(记者 郭伟莹) 今日,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资产负债及业务稳步增长 ,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主要经营和风险指标均处于合理区间 。

  此外,在新市民金融服务方面 ,银保监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出台政策措施 ,推动银行业保险业着力优化新市民金融服务。目前,覆盖新市民 的金融产品超3万个 。

  资产负债及业务稳步增长

  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在介绍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运行数据情况时表示,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资产负债及业务稳步增长 ,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主要经营和风险指标均处于合理区间。

  资产负债及业务稳步增长 。2022年末 ,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379.4万亿元,同比增长10.0% 。保险公司总资产27.1万亿元,同比增长9.1%。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5.1万亿元 ,同比增长9.1% 。2022年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21.3万亿元 ,同比多增1.36万亿元,增速为11.1%,银行保险新增债券投资超过11万亿元 。2022年全年 ,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4.7万亿元,同比增长4.6% ,新增保单件数554亿件,同比增长13.3% ,赔款与给付支出1.5万亿元。

  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2022年,制造业各项贷款新增4.7万亿元,增量为去年 的1.7倍。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6万亿元,同比增长23.6% 。融资成本持续压降 。2022年,新发放企业类贷款平均利率较上年下降0.47个百分点 。其中,制造业贷款平均利率较上年下降0.40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上年下降0.45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上年下降0.62个百分点 。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加大对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支持 ,绿色信贷余额同比增长35.7% ,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超过40% 。

  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 。持续加强对保障性住房金融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6.3万亿元 。积极支持就业创业,创业担保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1%。引导信贷资金持续投入教育领域,教育行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1% ,个人助学贷款同比增长22.1%。养老年金保险和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持续推进 。商业养老年金原保险保费收入617亿元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累计保单件数33.9万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已脱贫地区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3%。

  主要风险指标处于合理区间。2022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3.8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699亿元。不良贷款率1.71%,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商业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 的比例为78% ,保持较低水平 。202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处置不良资产3.1万亿元,其中不良贷款处置2.7万亿元 。“明天系”保险公司风险处置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银保监会已批准采取市场化重组和新设机构承接相关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等方式 ,稳妥风险化解,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

  风险抵御能力整体充足。2022年 ,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2.3万亿元,同比增长5.4%。2022年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5.17%,较年初上升0.04个百分点 。拨备覆盖率为205.85%,持续保持合理水平。银行保险机构流动性总体保持平稳 ,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为147%。目前 ,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12% ,保持在合理区间 。

  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

  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2022年以来 ,银保监会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 、发展要安全”的要求 ,深入落实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支持力度 ,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一是着力支持扩大有效投资 。积极做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 、设备更新改造贷款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工作 。截至2022年末 ,已投放约74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项目2700多个。指导政策性、开发性银行用好8000亿元新增信贷额度,引导商业银行等同步跟进重大项目配套融资 。2022年 ,支持发放设备更新改造项目贷款1214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33.8% 。

  二是激发微观市场主体活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切实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对民营企业 、小微企业 的支持力度 ,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2022年,新发放企业贷款超过一半投向民营企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长23.6%,企业类贷款平均利率较2021年下降0.47个百分点 。我们还重点引导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企业的纾困帮扶力度。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 、租赁商务服务业 、住宿餐饮业贷款全年合计新增7万亿元 。

  三 是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截至2022年末 ,高技术产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5% ,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6.6%。2022年,科技保险和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风险保障金额同比增长22%。

  四是支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截至2022年末 ,京津冀协同发展地区贷款余额25.3万亿元,长江经济带地区贷款余额98.8万亿元,粤港澳大湾区贷款余额24.5万亿元,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地区贷款余额57.1万亿元 ,自贸区贷款余额11.4万亿元。

  五是支持绿色转型和海洋强国。截至2022年末 ,绿色信贷余额23万亿元,同比增长35.7%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水淡化处理、海洋环境服务等领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8.3% 。2022年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风险保障金额同比增长17%,海水养殖领域风险保障金额同比增长45.3%。

  六 是支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2022年,保险业风险保障金额同比增长12.6% 。车险、责任险 、意外险增长较快 。保险公司赔付支出1.5万亿元。商业养老年金原保险保费收入617亿元,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累计保单件数33.9万件 。引导信贷资金继续投入教育卫生领域 。截至2022年末 ,教育行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1%,卫生和社会工作贷款全年增量为2021年同期2倍 。

  覆盖新市民金融产品超3万个

  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新市民金融服务时表示 ,银保监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出台政策措施 ,推动银行业保险业着力优化新市民金融服务 。目前 ,覆盖新市民 的金融产品超3万个 。

  据介绍,为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利性,切实增强新市民 的获得感 、幸福感 、安全感,银保监会联合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 ,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 、教育 、医疗 、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鼓励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做好与现有支持政策的衔接 ,结合地方实际 ,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高质量扩大金融供给 ,提升金融服务 的均等性和便利度。牵头主办2022年金融街论坛“金融精准服务新市民 ,奋进共同富裕新征程”主题论坛 。开展新市民金融服务宣传活动,宣传交流银行保险机构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进展和良好做法 ,有力推动政策落实落地,让具有潜在需求 的新市民了解政策和服务。

  同时,银保监派出机构积极推动政策落地。具体来看 ,一 是制定具体落实政策措施 。银保监局主动与地方政府对接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地方政府政策,研究出台落地措施。联合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 的行动方案,实现在就业 、创业、住房 、教育 、养老、医疗等多个领域 的政策协同 ,提出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 的细化措施 ,促进实现新市民金融服务 的便利化和均等化 。

  二是加大推动督导力度。银保监局选取重点城市和重点群体 ,分类推动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见成效 。根据新市民特点 ,推动银行保险机构丰富金融产品,加强对本地区新市民创业人员的金融服务;推动保险机构发展雇主责任险 、建筑工人意外险 、家政雇佣责任险等产品,加强对新市民 的保险保障 。推动银行保险机构聚焦新市民住房安居、消费 、创业等主要金融需求,强化新市民金融服务。

  三 是促进信息共享 。银保监局会同政府部门完善信息平台 ,探索解决数据支撑不足问题 ,进一步夯实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 的基础。积极协同地方相关部门,推动完善地方征信信息服务平台,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多维度数据,优化新市民信用评价体系,精准定位新市民客户群体,加强金融服务。

  四 是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和宣传 。银保监局高度重视金融知识普及和宣传工作,推动银行保险机构根据新市民特点 ,宣传讲解金融知识 ,提高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 ,提升风险防范意识 。开展新市民金融服务宣传月活动,加大金融知识普及 ,提升新市民群体金融认知及获取能力 。

  此外,银行保险机构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具体来看,一是创新产品和服务 ,强化对新市民创业就业的金融支持 。优化信贷产品和保险服务,扩大支持新市民创业就业 的金融服务供给 。针对来本地创业的新市民融资需求 ,优化小微企业经营信贷产品 。聚焦新市民较为集中的行业 ,开发相关保险产品 。

  二 是加强住房金融服务,满足新市民安居需求 。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满足新市民安居需求。

  三是完善健康和养老金融服务 ,增强新市民基础民生领域保障 。通过完善健康保险服务、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助力优化社保和医保服务等方式,强化对养老行业 的金融支持。部分保险机构积极与地方合作 ,推出商业医疗保险项目 ,推动当地医疗保障有效覆盖至新市民群体 。部分银行加强与地方医疗保障部门 的合作 ,便利新市民异地就医结算。

  四是积极落实政策要求,加强新市民培训教育金融服务 。积极落实国家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和助学贷款相关政策要求 ,支持新市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子女教育。

  五 是针对新市民特点,提升基础金融服务 的可得性和便利性。积极优化开户等基础金融服务,并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 ,助力保障新市民合法权益。部分银行推出个人结算账户简易开户服务,方便新市民日常及发工资使用 。部分银行等推出新市民专属银行卡,提供免收工本费 、年费 、小额账户管理费、短信服务费等优惠。

  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要看到金融服务仍处于探索实践阶段 。下一步 ,银保监会将继续加强工作部署,推动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深入新市民群体 ,更加精准把握新市民金融需求,持续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质效。

大发app

聚焦重点领域 系统谋划未来产业发展******

  作者:鹿文亮 、王晓明(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近年来,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 、量子信息、绿色低碳、基因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培养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孵化了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 ,这些都为我国开辟新赛道 、谋划未来产业发展创造了能力和条件。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 ,前瞻谋划未来产业 。在类脑智能 、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 、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 ,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 ,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国家层面高度重视 ,多部委提出要布局和发展未来产业。科技部 、教育部发文确定了10个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以及1个建设试点培育 。进一步明确未来产业重点领域 ,推进典型应用场景示范 ,培育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谋划未来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已具备发展未来产业的能力和条件

  近年来 ,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绿色低碳 、基因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培养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 ,孵化了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这些都为我国开辟新赛道 、谋划未来产业发展创造了能力和条件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科技创新方面 ,我国已经构建了从国家到区域 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先后布局了一批大科学装置,为我国在基因技术 、未来网络 、绿色低碳等未来产业方向 的技术突破奠定了基础 。国家层面支持有条件 的地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或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使之成为世界科学前沿领域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高地和创新要素的汇聚地,构建了“国家+区域”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了由国家科研机构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科技领军企业构成 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并不断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的创新能力 。

  在产业发展方面,近十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持续发展在部分领域形成了全球影响力。我国在5G、北斗、高铁、特高压 、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 。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构建了完整 的产业链条 ,产销量连续多年位于全球第一。我国还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网络,中国企业声明的5G标准必要专利占比达到38.2% ,并逐步拓展5G在工业 、交通 、制造等多个行业 的融合应用 。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取得的成就,为我们开展前沿技术创新及发展未来产业奠定了基础 。

  从发展经验来看 ,我国初步探索了前沿技术创新 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积累了培育未来产业 的经验。过去十年来,依托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我国在创新主体和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 ,建立了包括人才、知识产权、风险投资等在内的要素和市场体系 。在云计算、大数据 、人工智能、5G等领域发挥了民营企业和平台公司 的创新作用 ,在高铁、特高压等高端装备领域探索新型举国体制 ,积累了培育发展未来产业 的经验 。

  面向重点领域布局未来产业生态体系

  未来产业具有依托新技术 、引领新需求 、创造新动力和扩展新空间 的“四新”特征。发展未来产业要充分考虑国家发展战略需求,还要考虑到未来产业的前瞻性和不确定性。为此,要统筹布局 ,把握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通过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来实现未来产业落地发展。在特定区域先行先试 ,通过创新政策、创新场景培育一批“新物种”企业 ,构建未来产业生态。

  首先,面向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明确我国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 。未来产业 是由重大前沿技术创新驱动 ,对我国经济社会具有支撑引领作用,当前处于萌芽或产业化初期 的前瞻性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的发展具有不确定性,但从技术发展趋势和未来消费需求升级来看,未来产业的发展又有一定 的确定性。以“十四五”规划中未来产业 的六大领域为重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 ,加快推进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 、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确定优先发展的未来产业方向,进一步组织攻关一批需要重点突破 的关键核心技术。

  其次,加快推进前沿技术 的产业化落地 ,建设一批“未来+”应用场景 。将未来产业 的创新技术与行业需求进行匹配,探索未来产业技术和产品 的重点应用领域 。面向“未来+”场景 ,推进“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场景应用” 的融合创新 ,打造未来城市 、未来能源 、未来交通 、未来制造 、未来农业 、未来健康等重点场景。发挥场景创新 的牵引作用,率先引导一批技术成熟度高 、产业化能力强 、市场需求旺盛 的未来产业前沿技术在应用场景和行业领域产业化落地。

  最后 ,遵循产业发展规律 ,培育未来产业创新生态 。遵循从前沿技术创新到产业化应用的发展规律 ,以原始创新为引领 ,按照“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示范应用—生态培育”的发展思路,制定一批创新政策和管理规范,攻克一批战略性和引领性 的前沿技术 ,孵化一批未来产业“专精特新”和“新物种”企业,建成一批未来产业示范应用新场景 ,培育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未来产业创新生态 。

  为未来产业配置资源要素和发展空间

  发展未来产业具有战略意义 ,但由于未来产业成熟度较低,回报周期长,早期应给予引导与支持。一方面 是将资金、人才等要素向未来产业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倾斜 ,提升产业成熟度;另一方面则 是通过模式创新和领域开放 ,为未来产业提供发展空间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是引导科技研发项目向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倾斜,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科技政策聚焦自立自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 ,发挥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 的组织作用 。面向我国未来产业发展需求,推动相关部门 、研发机构和科技企业自上而下地布局科研项目向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倾斜。针对产业发展 的短板环节和可能形成战略长板的领域方向 ,引导战略科技力量增加研发投入 。

  二 是建立未来产业创新激励政策 ,汇集未来产业资源要素。制定财税、金融、人才等产业政策,并在未来产业先导区先行先试 ,利用产业政策汇集人才、资金等要素,并探索政策 的精准性和效能 。政府层面设立未来产业“母基金” ,并与市场资金共同设立专项“子基金”进行投资,同时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市场选择作用 。发展与安全并举 ,加强金融监管 ,推动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发展。

  三 是鼓励模式创新与新兴领域探索 ,为未来产业提供发展空间。在涉及国家战略的未来产业领域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技术攻关组织和产业化推动作用 。在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未来产业自主创新领域 ,发挥政府采购等的作用,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市场空间 。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大发app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