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快3登录_ - (中国)百度搜索
500快3登录2023-10-10

巴西骚乱凸显复杂政治局面,三个信号耐人寻味******

  中新网1月10日电(记者 孟湘君)名家艺术品被破坏、多间办公室遭冲击 、桌椅被掀翻、文件散落一地……

  当地时间1月8日 ,成千上万的示威者身着统一服装、手持国旗 、横幅和棍棒 ,闯入国会、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并与军警发生冲突,甚至盗走总统卫队武器。

  如此混乱的场景,让外媒联想到两年前,美国国会遭暴力冲击 的场景 。然而,这一次,不 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支持者,而是“巴西特朗普”支持者,冲闯和破坏了巴西国家权力机构的办公场所 。

  

当地时间1月8日 ,巴西国会前,一名男子在前总统博索纳罗支持者举行 的反政府示威现场挥舞巴西国旗 。

  新上任不久 的巴西总统卢拉紧急部署平息骚乱,目前已有逾400人被捕。回顾事件 ,至少传递出三个耐人寻味的信号,凸显该国政治局面之复杂。

  第一个信号:

  骚乱时机耐人寻味

  这场骚乱 ,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爆发 。事发时 ,巴西总统卢拉正在圣保罗州视察暴雨灾情 。

  在随后的紧急讲话中 ,卢拉强烈谴责骚乱事件 ,指责政府建筑被“法西斯分子”和“狂热分子”攻占, 是“野蛮行为” 。目前 ,他已回到遭破坏 的总统府 。

  

资料图:巴西总统卢拉。

  卢拉誓言严惩骚乱制造者,铲除幕后资助者。他果断签署联邦干预安全法令 ,加强首都巴西利亚安保,多管齐下应对冲击。

  其一 ,下令国民警卫队进驻巴西利亚,以恢复秩序 。

  其二 ,下令关闭巴西利亚市中心24小时,包括行政和政府大楼所在主干道 ,宣布当地进入联邦安全干预状态 ,持续到1月31日 。

  其三,撤换当地公共安全负责人,任命司法部副部长卡佩利为新负责人。

  目前 ,据巴西联邦区州长罗查透露 ,已有400多名参与骚乱者被捕 。巴西《圣保罗页报》称,为将示威者赶出相关建筑 ,军警、联邦警察 、装甲车、直升机齐齐出动,催泪瓦斯弹、震撼弹、胡椒喷雾纷纷上阵……

  总体可见,事态还是挺严重 的,影响也不小。

  虽然正式调查结果出来前,一切都只是猜测,但细观事件第一个耐人寻味 的信号,来自骚乱发生 的时机和形式 。

  

当地时间1月8日 ,巴西首都巴西利亚 ,前总统博索纳罗支持者举行示威反对总统卢拉。

  至少 ,有三点引人思考 :

  第一,骚乱发生时卢拉刚上任一周多 ,事发时总统不在总统府,这 是时机凑巧还是精心选择 ?

  第二,正如卢拉所说,是首都安全出现“疏漏”让示威者有机可乘,也导致首都安全负责人紧急换将 。那么 ,“疏漏”究竟从何而来 ?

  第三 ,骚乱形式为何如外媒所言 ,与北美的那个“超级大国”类似?

  第二个信号:

  前总统表现耐人寻味

  事实上,巴西正处在政治紧张和两极分化加剧 的气氛当中 。

  一方面,是前总统博索纳罗为代表 的右翼势力不甘败选 ;另一方面,是总统卢拉为代表 的左翼力量重返权力中心 。两股力量激烈博弈,造就了巴西政治形势 的复杂多变。

  

资料图:博索纳罗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言。

  博索纳罗被称为“巴西特朗普”。他曾在巴西国民议会下议院 ,度过了作为边缘议员 的七届任期 ,也曾表达对该国军事独裁统治时期的怀念。由于在经济、新冠疫情和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等方面应对不力 ,竞选连任时,他失去了温和派选民的支持 。

  在此之际,第二个耐人寻味的信号出现了 ,那就 是博索纳罗的表现 。

  自竞选落败以来,虽然其支持者一直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质疑总统大选结果 的公正性 ,大肆鼓噪和开展破坏行动,甚至呼吁发动军事政变让卢拉下台 ,但博索纳罗本人在公共场合几近缄默。

  就连博索纳罗的副总统莫朗也批评其未能及时安抚和团结国家 ,而 是“让反民主情绪制造混乱和割裂” 。

  

巴西前总统博索纳罗所在政党 ,形容暴力冲击政府机构事件 是“巴西悲伤 的一天” 。图片来源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截图

  任总统期间 ,只有巴西联邦最高法院能对博索纳罗发起刑事调查,但随着卢拉2023年1月1日宣誓就职新一任巴西总统 ,博索纳罗失去了司法豁免权。眼下,他本人、心腹及两名儿子 ,面临散播虚假信息、攻击选举制度等指控 。

  宣誓就职时 ,卢拉不点名地批评了博索纳罗任内的做法 ,强调“犯错者将为其错误付出代价” 。他认为,“这个国家为权利、主权和发展而建立的大厦 ,近年来遭到了系统性破坏”。

  英国《卫报》等披露,在巴西总统任期结束前48小时 ,博索纳罗已秘密离境飞往美国佛罗里达州“避难” ,也未出席卢拉的就职典礼 。

  更耐人寻味 的是 ,即使有外媒发现自己侄子身处骚乱现场 ,但博索纳罗仍罕见发声 ,否认与骚乱间的关联。他表示,“我否认巴西现总统对我 的指控 ,这没有证据” 。

  第三个信号 :

  美国表态耐人寻味

  巴西形势突变后,各方纷纷表明立场。谴责暴力 、支持巴西民选政府,是国际社会 的共同选择。

  

资料图: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联合国

  “巴西是一个伟大 的民主国家”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强调,巴西人民的意愿及民主机构“必须得到尊重”。

  拉美和加勒比国家

  墨西哥、哥伦比亚 、智利 、委内瑞拉政府等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纷纷批评骚乱 的发生 。

  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将巴西此次骚乱形容为“政变企图”,他还以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CELAC)、南方共同市场轮值主席国总统身份,呼吁各成员国共同对抗巴西 的反民主进程 。

  欧洲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法国总统马克龙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等欧洲国家和机构领导人 ,谴责暴力事件,表达对巴西民选政府和民主制度的支持。

  美国

  美国总统拜登谴责示威者强闯巴西国家权力机构 的行为,认为对巴西民主和权力和平移交的攻击“令人发指”。拜登表示 ,巴西民主制度“得到我们 的全力支持”。

  

资料图 :美洲峰会期间,美国总统拜登会见时任巴西总统博索纳罗(左)。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称,美国“同卢拉总统一道呼吁立即停止这些行动”。

  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梅嫩德斯则点名称 :“我谴责博索纳罗无视民主原则,煽动对巴西政府大楼的无耻攻击” ,“美国国会大厦遭暴力冲击发生至今两年,特朗普 的遗产还在继续毒害北半球” 。

  不得不说,美国政治家们 的表态 ,是整件事当中最耐人寻味的信号了 。

  一方面 ,美国民主党当政 ,为谴责对头共和党 的特朗普,拜登政府公开表态要和美国曾千方百计想“除掉” 的卢拉站到一起。

  然而,美国似乎得了健忘症,是谁将拉美视为自家后院为所欲为 ? 是谁在拉美诸国包括巴西煽动颜色革命和政变 ?美国 的“同情与支持”,卢拉需要吗 ?

  另一方面,美国是不 是忘了博索纳罗在佛罗里达州“避难”?“巴西特朗普” 的弃子命运 ,来得这么快?

  

资料图:巴西总统卢拉曾被认为与国企贪腐案有关,获刑9年半 ,图为2018年其前往警局时记者蜂拥采访 。

  事实上,工会领袖出身 的卢拉此次当选总统十分不易,被巴西劳工党誉为“凤凰涅槃”。此前两任巴西总统期间,卢拉提振了巴西经济,帮助数百万巴西人摆脱了贫困 ,声望极高。

  然而卸任后,卢拉被指贪腐入狱 ,在狱中度过580天后 ,定罪被撤销。随着他赢得历史性的第三个总统任期,人们期待这位获称“博索纳罗解毒剂” 的老将,在经济和社会正义方面大展身手,再次团结这个国家 。(完)

500快3登录

前所未有 的考验—浅谈中新社在汶川大地震中的图片报道******

  宗金柱

  一场建国以来等级最高 的大地震,把巨大的灾难降临在毫无准备的数百万民众身上 ,也把毫无准备 的我们引入一场规模空前 的新闻大战中,说毫无准备其实并不完全属实,中新社摄影部在四年前就专门成立了一个突发事件报道组 ,以应对近年越来越频繁发生 的突发事件,四年来的报道经历曾经使我们过早地得出一个结论:以目前 的准备 ,我们已足以驾轻就熟地应对中国境内发生 的任何突发事件 。然而 ,汶川大地震使我们经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从图片报道取得 的成绩来看 ,虽然总体上赢得了胜利 ,但我们赢得并不轻松。尘埃落定之后 ,我们理应做一个回顾:我们是如何组织策划这次特大突发事件报道 的?其中有什么规律可循 ?我们从中获得了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倾全力于一隅

  汶川地震 的破坏规模之巨大、影响范围之广泛 、持续时间之漫长、地域灾情之特殊,都是前所未有 的 。与之相应,中新社领导层审时度势,在整个战役报道中投入的人力物力也 是前所未有的 ,在图片报道上更是倾全力于一隅 。

  5月12日下午地震发生后 ,根据社委会的指示 ,摄影部立即成立了由王瑶副总编和宗金柱、任海霞组成 的图片报道应急指挥小组,具体负责统筹协调前后方 的图片报道事宜。当务之急 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足够 的报道力量,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对摄影记者来说 ,到达现场就意味着成功的一半甚至更多 。

  在地震发生地 ,四川分社和重庆分社的摄影记者已在第一时间出动,冒着余震的危险发回首批反映成都及附近地区灾情的照片。但分社 的人手远远不够,需要更多的摄影记者前往支援,而且 ,重中之重是尽快把记者派到灾情最严重的地区。

  然而,总社摄影部却面临着一个困难 :部门所有14名摄影记者中,有9人正在外地出差,在京的摄影记者又大都 是女性 ,而且各有采访任务在身,只有一人——恰好是曾经采访过丽江大地震 的邹宪——可以立刻动身前往地震灾区 。经过短暂而紧张 的准备,他和《中国新闻周刊》 的摄影记者刘震一起出发了 。随后 ,其他在京记者也被动员起来,做好随时出发的准备。出差在外的总社摄影记者和国内各分社的摄影记者也得到了消息,纷纷打来电话请战。

  第二个从远道赶往四川 的是广东分社摄影记者陈文 ,他在地震第二天上午跟随一架运送救灾物资的飞机飞往灾区,出发前主动打电话向总社报告行程,摄影部当即指示其留在成都,加入刚刚成立的前方地震报道组。接着 ,刚刚从美国分社调回总社 的老摄影记者贾国荣从北京出发了 ,刚刚在珠峰完成奥运火炬传递报道任务 的年轻摄影记者盛佳鹏从拉萨出发了……

  13日,摄影记者邹宪、郭晋嘉抵达被地震夷平的北川县城,在通讯中断的情况下 ,设法发回首批反映重灾惨况、部队救援、温总理视察的照片 ;另一名摄影记者刘震正与同行的文字记者一起冒着生命危险 ,在泥石流频发 的山路上徒步赶往汶川;同时 ,总社摄影部与一名军方通讯员取得联系,以国内媒体中最快 的速度发来空降兵在汶川准备实施空降的照片 。15日上午,长时间与总社和前方指挥部失去联系 的两名摄影记者先后从空中和陆路到达核心灾区——汶川县城和映秀镇 ,他们成为全国新闻媒体中最早赶赴震中灾区的摄影记者之一 。

  随后 ,更多 的摄影记者从总社和分社赶来。在不长的时间内 ,我社迅速集中了15名摄影记者,多批次开往汶川 、北川、都江堰、绵阳、绵竹、卧龙、青川、理县等重灾区 ,不断拓宽报道规模 ,深化报道主题。

  在社领导的统筹安排下,我社在摄影采访力量 的投入上充分把握报道节奏 ,采取了先重后轻、逐次投入、轮番上阵 的办法,既注意集中力量 ,又没有一下子把力道用尽,从而保证了报道的持续高效 。在分批轮换中,全社的男性摄影记者几乎全部轮战一遍;王瑶副总编和郭晋嘉则 是全国媒体中到灾区采访的少数女摄影记者之一 。面对残酷的灾情和万分艰苦的采访 ,他们以实际行动表现出忘我的职业精神和献身精神 。

  我们不会忘记 ,本社的文字记者在采写大量文字稿件的同时,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拍摄了大量的现场照片 ,发挥了独特 的作用。此外 ,还有为数众多 的摄影通讯员和签约摄影师 ,也是我社抗震救灾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在关键时刻成为一支有力 的支援队伍 。

  六个和一百个

  无论从报道规模还 是报道方式来说,中新社在汶川大地震中 的作为皆可称得上一场全方位 的立体作战,国内外各分社都直接或间接地投身其中 ,发稿数量创下空前 的历史记录。据统计,在地震发生后的几周内,全社所发相关图片的数量呈爆炸式增长 ,导致高峰时 的单日发稿量达到平时 的8倍以上。每天向总社摄影部上传图片稿件的 ,除了100多名本社摄影记者和文字记者之外 ,还有数以百计的与中新社签约的摄影师。

  然而 ,作为全社图片发稿中枢 的摄影部编辑组,连同部门负责人加起来却只有6名编辑(签稿人),他们面临 的巨大压力可想而知 。本来平时值班就 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毫无调整余地 ,每逢有人生病或休假 ,其他人就不得不加班加点 ,但也尚可勉强支撑。此次遇到这种特大规模 的突发事件,人手不足的问题立即严重凸显出来,陷入捉襟见肘的窘境。

  地震发生当日 ,摄影部对图片编辑的值班班次和值班时间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单人班一律改为双人班 ,夜班时间大大延长,个人工作量比平时增加了一倍以上 。令人感动 的 是,每到关键时刻 ,我们中新社人总能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的奉献精神,前方记者如此 ,后方编辑也不例外 。每天 ,他们既要废寝忘食地处理海量的来稿,又要与前方记者进行千头万绪的协调 ,并随机处置各种突然出现 的紧急情况 。

  编辑组每天要做 的另一项重要工作 是盘点当日报道,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次日报道作出安排 。主要 是根据灾区形势的发展 ,提醒记者对报道重点做必要 的调整,如搜救工作进入第十天时,被埋者生还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报道中要体现这种阶段性变化。由于灾区的通讯中断,前后方的联系非常困难 ,电话打不通 ,就采取发短信 的办法 ,把社领导 的指示 、新 的报道意图以及最新信息通知前方记者,他们在新 的地点找到信号开机时就可以看到。

  最初几天,稿件传输遇到极大 的困难 ,有时 是因为找不到无线通讯信号,有时是为了节省海事卫星电话的电池,记者只能放弃正常的传稿程序,用尽量短的时间把所有照片一次性发送到摄影部的公共电子信箱,其中许多照片没有完整 的图片说明 。编辑们不得不一张张查找资料 、补写说明 ,然后再一张张上传到采编系统。这不仅大大增加了劳动强度,而且导致夜班编辑无法与美国分社签稿人正常交接班 ,常常是工作到凌晨二、三点甚至通宵 ,才能处理完信箱中的所有稿件 。在最紧张 的日子里 ,有的人平均每天工作17个小时以上 。

  据统计,在震后一个月 的时间里,摄影部签发 的地震报道图片超过一万幅(其中对境外发通稿照片2300幅),接近全年发稿量 的三分之一 ,而且其它各项工作并没有受到地震报道的影响 。同时,我们在百忙中还参与主办了在境外(土耳其)举行 的首个抗震救灾展览,参与组织策划了我社主办 的“四海同心——海外华人华侨情系四川地震灾区活动”,并为出版抗震救灾画册和举办展览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以策划取胜

  在数码相机、互联网充分普及和交通高度发达的时代 ,拍摄突发事件照片已经不是少数摄影记者的专利 ,一个新闻单位要想在激烈 的竞争中胜出,必须在报道策划上下工夫 。策划出精品 ,策划出实效 ,策划出独家照片 。当然 ,突发事件 的不可预知性 ,决定了任何新闻单位都不可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完善 的报道规划,但随着态势 的发展而及时调整报道策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整体策划,却 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

  关于宏观策划,我社此次在指挥机制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模式,即首次在前方设立了应急报道指挥部 ,为赢得这次重大战役性报道提供了可靠 的保证 ,为今后的特大突发事件报道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以下仅从微观角度谈一下汶川地震中的图片报道策划。

  ——题材策划:寻找热点盲区 。

  汶川大地震波及面非常广泛 ,各家媒体在报道人员救助这一共同热点时 ,必有一些被忽略 的“热点盲区”,及时抓住别人一时没有注意到 的热点题材加以报道, 是避免题材“同质化” 的法宝 。地震报道初期,我社摄影部早早就把目光投向了卧龙 的国宝大熊猫 ,经过一番周折 ,终于以领先国内媒体两天的时间差,最先报道了《地震中抢救国宝大熊猫》这一世界关注的题材 ,成为广受用户欢迎的独家照片 。后来,我社摄影记者任晨鸣再赴卧龙、雅安 ,跟踪拍摄了“失踪大熊猫被找到”和“卧龙大熊猫转移安置”等照片,形成一组完整的报道 。

  再如我社记者贾国荣率先发出 的“北川堰塞湖存在引发洪水危险”一组图片 ,也 是利用了相对盲区而打了一个时间差 ,最早报道这一热点问题。其实,所谓“盲区”都是相对 的 ,在新闻事件的演变中 ,会形成一个个阶段性 的新热点,能够在新 的热点刚形成时比别人发现早一点 ,就 是成功 的策划 。

  ——角度策划:不忘自家面目 。

  国内各家媒体对汶川地震的报道,在关注共同热点 的同时,又在报道角度 的策划上各有侧重,因为读者不同 ,品位各异,这种策划必然带有浓厚的“受众意识” 。作为中新社的摄影记者 ,我们理应特别关注与海外有关 的报道题材 ,从海外读者的阅读需求来选择报道角度 。第一拨摄影记者到达地震灾区后,摄影部反复向他们强调 ,在第一时间报道灾情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外籍和港澳台人士 的行踪。我们率先发出了外国旅游团被营救转移等照片 ,并提示记者关注60名台湾游客被困 的情况,可惜未能拍到。此外,外国救援队开展救助活动 、国际救援物资抵达灾区等 ,也 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深度策划:用镜头深挖故事 。

  即使在汶川地震这种特大突发事件中 ,摄影记者也面临着激烈的“同场竞争” ,此时 的报道影像策划显得尤为重要 。同样 的题材如何拍出特色 ?如何运用摄影语言扩充报道 的深度和广度? 是影像策划中的重中之重。地震发生后第二天 ,针对发回 的图片中存在 的重面不重点的问题 ,我们在与前方记者的沟通中强调了“抓细节 、抓故事 、突出人情味”的重要性,从而扭转了浮光掠影式 的泛泛报道。在后来 的报道中,前方记者始终贯彻了这一策划意图,通过耐心地跟踪救助被困人员的全过程,拍摄到多个被困人员奇迹获救以及与亲人劫后重逢的感人场面 ,增加了图片报道 的深度和分量。

  ——时效策划 :当面抢到的第一。

  网络时代,真正 的独家报道已不多见 ,媒体竞争更多地体现在时效 的拼抢上 。在汶川地震的图片报道中 ,我社创造了不少时效上 的“第一”,其中最值得称道 的一个“第一”来自策划 :在所有媒体都预先知道的全国哀悼日报道中,摄影部出动三名采编人员 ,通过紧密配合,第一个发出了《天安门广场首次为普通民众降半旗》 的历史性照片 ,上了众多门户网站 的头条。

  回顾这次汶川大地震 的报道,所有 的经验教训将被我们铭记。我们相信 ,下一次将做得更好。尽管不希望出现这样的灾难,但作为新闻工作者 ,我们必须时刻准备着 。

  (历史资料)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500快3登录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