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cc大发彩票_722cc大发彩票
722cc大发彩票2024-04-07

云南玉溪:体教融合做“加法” 学生健康得“乘法”******

  云南玉溪全面落实“五育并举”——

  体教融合做“加法” 学生健康得“乘法”

  近年来 ,云南省玉溪市从“基础+特色”“赛事+活动”“互派+流动”等方面做好体教融合“加法” ,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 、增强体质 、健全人格 、锤炼意志 ,不断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夯实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根基,打造了体教融合 的玉溪样板 。

  开齐开足体育课

  近日 ,在玉溪一小紫艺校区的操场上,来自玉溪体育运动学校的6位专业教练已等候在相应 的运动场地 。随着一声哨声,全校256名一年级学生迅速进入“组班模式” ,不到10分钟,6个“临时班”全部组队完毕,开始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在绿茵场上奔跑追逐……

  据玉溪一小校长陈志坚介绍,近年来,紫艺校区不断创新学生体育课程,在开足开齐课程 的基础上探索出“大 、中 、小”结合的多种体育课教学方式 。“大”体育课由玉溪体校专业教练执教,开展篮球、足球、网球等6个课程 ;“中”为每周开展的常规体育专项课 ;“小”为“双减”课后服务中 ,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 的课程 。通过“大、中、小”搭配 ,形成了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的教体融合育人模式 ,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和玉溪一小紫艺校区一样 ,玉溪市各中小学坚持全员普及 、特色发展、竞技提升,以阳光体育 、大课间活动等为载体 ,推广武术、陀螺 、太极拳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竹竿打跳 、烟盒舞等社团活动。20余万名学生跑出教室,在各运动场所动起来、跳起来、跑起来 ,校园里充满朝气和活力,“健康第一” 的教育理念在学生身上得到了落实。

  发挥赛事杠杆作用

  广阔的绿茵场上 ,玉溪四小学生邓方然一边擦汗一边说 :“学校每年都会组织我们参加不同的足球比赛,奔跑在赛场上,我感到非常快乐 ,我的身体更加结实了,上课的时候精神特别集中,学习 的劲头也更足了 。”

  玉溪四小体育老师和宝柱介绍说,学校除每年举办一次年级足球赛和校园足球赛 ,还会不定期参加校外俱乐部同级别队员对抗赛,学区校队对抗赛和省、市 、县级相应校园足球联赛以及青少年后备力量竞赛等比赛。

  玉溪市教育体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玉溪充分发挥中考“体育100分”引导作用,将青少年和学生体育赛事进行全面融合 ,逐步构建起具有玉溪特色 、覆盖8―22岁年龄段 、小学至大学各个教育阶段的“三赛一会”(“足篮排”三大球联赛和田径 、游泳 、乒乓球、羽毛球等单项比赛组成的运动会)赛事体系。

  夯实体教融合基础保障

  在元江二小 ,来自元江少体校 的教练员董红艳和段蓉,正在对学生进行专业跑步训练。她们表示 ,双向交流政策,让更多的学生接受专业训练 ,也让她们自身价值得以体现。

  据了解,近年来 ,玉溪市持续强化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行教练员、体育教师“互融互派、双向流动”机制 ,逐步建立教练员联系校点、联系项目、帮扶体育教师 的日常工作制度 。加强在岗体育教师培训,推进城乡学校体育教师均衡配置,整体提高队伍素质,有效提升了当地体育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 ,玉溪市还采用新建、改扩建,推行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等方式,积极改善青少年学生体育场地训练条件 。

  “近年来,我们持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 ,不断健全体教融合育人机制和青少年体育联动机制 。全市500余所学校配齐配强体育教师 ,体育课程从‘一校一品’到‘一校多品’,校园体育蓬勃发展。在云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青少年组比赛中 ,玉溪市金牌总数位居全省第一 。”玉溪市教育体育局局长李卫东说。

  李卫东表示 ,玉溪市将进一步发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玉溪精神 ,不断总结完善体教融合经验 ,进一步强化政策保障和改革创新,全面落实“五育并举” ,协同发展青少年体育与学校体育,融合抓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整体提升和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为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作出玉溪教体贡献。(特约通讯员 沈海亮 通讯员 郑竹君)

722cc大发彩票

有两颗动力“心脏”的智能船舶来了******

“青港拖1”轮 山东港口供图

  “青港拖1”轮拥有两颗动力“心脏”,即采用“柴油+电力”双驱动模式 。除了柴油发动机推进系统,该船配备 的电力推进系统同样能提供最大静水航速11.7节 、最大续航力4.5小时 的动力 。通过自主研发 的动力配置方案和转换控制算法 ,操作者使用同一手柄可以操控两套推进系统,纯电力推进和柴油机推进两种模式可实现一键无缝隙智能切换 。

  混合动力 的汽车对于大家来说早已不陌生 ,但混合动力的船舶却鲜有听闻 。前不久,全国首艘油电混合智能拖轮——“青港拖1”轮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启用 ,该船采用传统柴油机推进和电力推进双驱动模式 ,在纯电力模式下可实现零油耗 、零排放,创造了拖轮绿色作业的新模式 ,也为航运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可复制 、可推广 、可借鉴 的经验 。

  双驱动模式可实现一键切换

  2022年12月30日 ,“青港拖1”轮从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码头离港,正式启用 。该船长39米、型宽11.5米 、型深5.3米 ,马力为5200匹,采用“自由航行+助泊作业”两种运行模式 ,主要用于协助进出山东港口青岛港的大船靠泊 、离泊和移泊 。

  “青港拖1”轮拥有两颗动力“心脏”,即采用“柴油+电力”双驱动模式。除了柴油发动机推进系统 ,该船配备 的电力推进系统同样能提供最大静水航速11.7节、最大续航力4.5小时的动力 。通过自主研发的动力配置方案和转换控制算法 ,操作者使用同一手柄可以操控两套推进系统,纯电力推进和柴油机推进两种模式可实现一键无缝隙智能切换 。

  “‘青港拖1’轮 的柴油机推进系统配置2台主柴油机 ,单机功率1920千瓦 ;电力推进系统共配置4套磷酸铁锂电池组 ,总容量为2760千瓦时。该船的启用 ,将有效解决传统拖船在航行和作业过程中柴油主机低效能 、高油耗、高排放 的问题 。”“青港拖1”轮船长李瑞峰介绍说 ,在绝大部分工况下,该船会优先使用锂电池推进模式作业,在满电情况下可支持全船连续作业4.5小时。

  据山东港口青岛港轮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雷介绍 ,“青港拖1”轮由山东港口青岛港历时18个月自主研发,造价约6000万元 ,设计使用寿命为30年。

  记者了解到,“青港拖1”轮已取得中国船级社授予的6个附加标志 ,分别为智能航行(N)、智能机舱(M)、智能能效(E)、智能集成平台(I) 、混合动力Hybrid 、无人机舱AUT-0,并由此成为中国国内首艘取得智能航行附加标志的全回转拖轮 、首艘取得混合动力Hybrid附加标志的全回转拖轮 、首艘取得4个智能附加标志 的全回转拖轮,以及中国国内取得智能船舶附加标志最多 的全回转拖轮。

  配备6套人工智能系统

  1月9日凌晨 ,“青港拖1”轮接到作业任务 ,自镰湾河基地出发 ,来到青岛港前湾港区 ,与其他拖轮密切配合 ,连续作业5个多小时,协助矿船 、集装箱船舶完成安全靠离工作。早上7时许,“青港拖1”轮又行驶到青岛港油港港区 ,投入到20万吨级油船“伊兰特” 的靠泊作业中。

  “‘青港拖1’轮主要在青岛港前湾港区 、油港港区 、大港港区进行作业。港内水域船舶通航密度大 ,航行风险高,为此,船上配备了6套人工智能系统,能有效保障船上人员 、设备与自身航行安全,提升港区航行、作业 的安全性 。”李瑞峰说。

  记者了解到 ,“青港拖1”轮使用自主开发的港作拖轮智能化系统 ,该系统可提供4216个数据点的辅助决策逻辑及解决方案 ,使船舶的智能化管理成为现实。

  “全船共有12568个传感器、6套人工智能建模系统,敷设电缆45公里,为常规拖轮 的3倍。”“青港拖1”轮总指导电气工程师颜卓翁介绍 ,“青港拖1”轮搭载多元融合态势感知辅助避碰、拖轮作业辅助航行 、机舱“跑冒滴漏”监测 、振动监测、噪声监测、智能巡检等6项国内首创人工智能系统 ,多项前沿技术首次在船舶上应用。

  以“青港拖1”轮搭载 的多元融合态势感知辅助避碰系统为例,该系统将微光补偿高清摄像机、激光测距雷达、超声波雷达进行深度融合,采用AI图像处理 、回波点云分布 、杂波图像抑制等多项技术与边缘检测算法相结合,实现了集检测距离设定 、高保真图像呈现 、距离精确显示、夜间图像增强等众多功能于一身 。

  “多元融合态势感知辅助避碰系统 是符合港作拖轮工况 的最先进辅助避碰系统,可对本船周边的所有目标进行识别、测距并报警 ,确保‘青港拖1’轮安全行驶和作业 。”颜卓翁告诉记者 。

  同时,配合布于全船 的12568个传感器 ,人工智能系统可随时提取相关数据对船舶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在保障船舶与航行安全的同时 ,减少人员依赖,使全船配员可低至8人。

  纯电力模式下实现零排放

  记者了解到,“青港拖1”轮船舶上层建筑一共有三层 ,每一层的前壁都 是斜面设计,配合左右驾控台滑道椅设计,能最大限度提高驾驶员视野,保证驾驶员在作业过程中进行安全观测 的舒适度。该船大桅采用变径支撑设计,既简洁美观 ,又保证强度 ;船首甲板机械做到双缆车双锚机独立操作 ,既互不影响使用,又互为备用。一层生活区内则按照船检规范最新要求,每名船员均设置单独房间,配备必要起居设施 ,为船员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生活区内还设置了直通集控室通道。

  此外,绿色低碳 是“青港拖1”轮最显著的特征 ,在纯电力模式下 ,该船可实现零油耗、零排放。“与传统 的燃油拖轮相比,‘青港拖1’轮每年可节约近227吨柴油,节省燃油费用120余万元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00余吨。”李瑞峰介绍说。

  自一体化改革发展以来,山东港口坚持自主创新 ,将智慧绿色港口建设作为驱动港口转型发展的首要手段,“青港拖1”轮即是山东港口以科技实力强化智慧港口建设、完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的重要成果。

  “‘青港拖1’轮 的启用 ,为航运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可复制 、可推广 、可借鉴 的经验 ,打造了拖轮智慧绿色发展新样板 。目前 ,我们正在规划投用更多 的油电混合智能拖轮 ,并将在新能源化、遥控化、无人化船舶方向继续开展研究攻关 ,进一步推进绿色低碳港口建设 。”张雷告诉记者 。(实习记者 宋迎迎)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722cc大发彩票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