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平台|500平台
500平台2023-11-02

500平台

东西问丨莫毅明 :中国数学研究如何借助国际交流飞速提升 ?******

  中新社香港1月30日电 题:中国数学研究如何师夷长技飞速提升?

  ——专访香港数学家莫毅明

  中新社记者 韩星童

  1980年 ,莫毅明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期间,遇到了首批来自中国 的留学生 ,他们一边汲取新知识用于推进自己 的学术研究,一边将国外先进 的研究成果介绍回国。莫毅明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推动国家数学发展的动力和梦想 。

  不久前,莫毅明获得2022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他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回溯自己的数学梦 ,也梳理中国数学如何从改革开放前 的落后状态 ,师夷长技 ,奋起直追,取得丰硕成果。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

  中新社记者:可否谈谈您 是如何踏上“数学之旅”?这一过程中, 是否有对您影响深远 的人 ?

  莫毅明:我父亲对数学感兴趣,我很小 的时候就希望做一些对中国有贡献、对中华文化以及文明有贡献的事情。我小时候资源很少 ,都 是从图书馆借书回来看,或者看高我一级 的姐姐 的课本 。那时候数学刚经历改革 ,从旧数学过渡到新数学 ,我恰好是在这个关口 ,我姐姐那一年还 是念旧数学 ,我就开始念新数学 ,她的旧数学教材我就拿来念 , 是比较以解题为中心 的,比如平面几何,我非常感兴趣 ,也非常着迷。我既学了非常有内容 、比较古典 的数学 ,也受到新数学几何集合论与数理学逻辑 的影响 。

  我中学的那位老师水准应该 是教大学 的,他编写的教材用新数学 的语言把旧数学 的内容放进去,还把一些新数学里 的基础数学内涵较早地讲给我们听 ,比如线性代数 、概率论等。我离开香港 的时候数学根底已经比较扎实了,范围比较宽 ,也比较深 ,所以到大学 的时候马上就可以学习研究院的课程研究了 。

  中新社记者 :您认为作为一个数学家,为何掌握不同学科的知识也如此重要 ?

  莫毅明:在很多大学,学数学可以拿文学硕士,也可以拿理学硕士。其实,做数学需要有很多灵感和创造力 。因此,有人把数学看成 是在文科和理科 的中间 。

  很多数学家都有别 的能力 ,比如同时也是音乐家 、画家等 ,而我就对文学很感兴趣 。一个人如果对世界了解得比较宽,自然灵感来源就多了一些 。

  中新社记者 :您如何理解数学之美 ?跟别 的学科相比 ,它更吸引您的地方在哪里?

  莫毅明:“宇宙之大 ,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 ,生物之谜,日月之繁 ,无处不用到数学。”这是华罗庚的名言 。数学的美是一种比较抽象 的美 , 是可以用很简单的方法叙述一个真理,特殊 的例子可以一个一个情况去解决 ,看通以后可以几句话就把很多的努力总结起来 。它的美就在于简洁 ,而且要贯通。

  在数学 的世界里面 ,要解 的问题总比能解答的人要多。所以,只要有人类 ,数学这个学科就会存在。这个追求过程无穷无尽,这也是吸引我 的一个方面 。

银河星空。吴德军 摄

  中新社记者:从宏观角度来看 ,您认为数学研究需要怎样 的环境 ?香港和国家整体的数学水准,跟世界最高水准相比如何?

  莫毅明 :数学要发展,要有很多有动力和梦想的人。1980年 ,我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 ,那段时间遇到第一批中国留学生 ,他们非常有动力地去学新 的东西 ,一方面 是自己做研究 ,另一方面是把这些新 的内容介绍回国 ,我也一早就参与了这个行动 。当我在斯坦福大学写完博士论文后,第一个学术项目就 是到中国科学院做了一个月的演讲,从学生 的角度把一些比较新的东西介绍给他们,也 是在那个场合 ,我开始认识一些后来 的合作伙伴 。

  今天跟1980年比较 ,中国在数学领域 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 ,可以说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果 ,在某些数学领域达到了世界水准 ,人才也 是辈出 。我对中国数学的发展充满信心。

  要让中国 的数学水准提升得更快 ,研究的环境、交流的环境是重要 的 ,需要有一个开放的环境,比如数学研究所举办研讨会或者数学会议 ,我们应该寻找更多机会跟国际上各方面优秀 的人才分享彼此的研究灵感、成果,在互相交流 的过程中或许可以找到新路径 ,我个人也得益于有这种机会 。

2022年7月,第九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ICCM)在南京举行 ,莫毅明通过视频发言。泱波 摄

  中新社记者 :您在香港和海外都拥有读书、执教的经验,您认为中西方在数学研究和相关人才培育方面 ,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莫毅明:可以从大学学习中看出一些区别 ,中国可能比较重视每个领域的基础课程 ,这受到考试制度的影响 。国外 的考核方式灵活一点,我也吸收了这些经验并尝试在香港大学的教学设计中实践出来。举个例子,研究生水准 的课程,除了让他们去做一些习题,我还会利用口试形式 。

  在做研究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有能力提出问题 ,也能够对别人提 的问题作出比较迅速的反应。做研究往往 是别人没有做过的问题,所以需要在别人的知识的基础上构思一些新的想法去做新的题目。说一百句别人知道 的话 ,比不上说一句别人没有说过的话。现在中国教育需要做 的就 是让学生有表达自己 的机会,我个人试图让学生在表达自己 的过程中,找到新 的方向或者解决问题 。

  中国的数学文化很着重解题,解题是很重要的,但要创造新 的方向是要综合各个方面或者有崭新的想法。这种能力应该是通过别 的途径获得的 ,跟有经验的合作者交流是很重要 的,我非常鼓励国际上 的合作。

  中新社记者:您于2022年10月当选香港科学院副院长,也是香港第五位获得未来科学大奖 的科学家,您对未来加强香港和内地 的科研交流与合作有何想法?

  莫毅明 :香港科学院涉及到很多别 的学科,香港在哪一方面可以更表现自己,让全世界知道香港在自然科学方面 是站在世界的很高的水准 ,这些都 是需要照顾 的地方。让香港科学院受到世界重视,这一点很重要 ,不纯粹是数学学科范畴的问题 。

  至于学科的建设,比较自由 的交流形式是最好的,前几年当然 是因为疫情的缘故交流有些困难 ,尽管可以通过网上形式 ,不过有很大 的区别。数学非正式交流很重要,要是有一个访问学者 ,你跟他有共同的研究兴趣 ,如果他有机会哪怕一两个礼拜跟你讨论,能够达到 的效果也往往远比开一个会好。

  现在我可能更重视年轻人的培养 ,数学传承的观念是很重要 的 ,因为这个团体不是很大 ,学问在不断创造的同时也会流失一些学生,如果没有办法传承 的话(数学研究)可能就会停下来,别 的团队会在这方面开展工作 ,中国可能就会失去一些有代表性的数学研究的发展方向,所以这种传承是很重要的。我希望未来数学研究在发展新的方向 的同时,要保证一些已经在国际上有高水准 的项目能够不断发展。(完)

  受访者简介 :

  莫毅明 ,香港大学数学系讲座教授 ,香港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 ,同时也 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学院院士、副院长,致力于多复变函数论 、复微分几何与代数几何 的研究,于去年荣获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是香港第五位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的科学家 ,通晓多国语言 。

春节聚餐多 怎样吃更健康?专家建议→******

  今天(21日)是大年三十 ,一年当中大家最期待 的就是今天 的这顿团圆饭。怎么吃既享受美味又健康 ,还有助于康复期人群的恢复呢?一起来听听专家 的建议 。

  专家提示春节饮食要特别注意这几件事 :

  避免暴饮暴食。遵循“食不过饱” 的原则,最好每餐七分饱 。对肥胖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老年人和儿童等尤应注意。

  保持规律进餐。尽量维持和日常一样 的进食节律和时间 ,不宜过于随性地进餐 ,尽量每日三餐或少量多餐的原则。

  尽量做到少饮酒、不饮酒 。尤其不能饮用高度烈性酒。如果饮酒 ,可以选用低度的果酒。应特别注意 ,孕产妇、儿童不能饮酒。老年人以及患有肥胖症,血糖、血脂 、血压、血尿酸等控制不理想 的慢性疾病患者 ,尽量不饮酒 。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 于康:春节期间食物尽量温和、清淡,别做太油腻 ,太辛辣刺激 ,或者太咸的食物。春节期间 ,有的人吃得盐过多或者辣椒过多,容易造成胃 的不适 ,或者血糖、血脂、血压的波动 ,这个我觉得得不偿失。

  专家:新冠感染康复后根据自身补充营养品

  过春节了,亲朋好友之间 ,尤其 是给长辈可能会送一些营养品 。新冠感染康复后要不要吃一些营养品 ?听听专家怎么说 。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 于康 :我想有几点大家要评价一下 。第一个就评价一下您在“阳康”(新冠病毒感染康复)以后吃的食物,跟感染新冠病毒之前比有没有明显减少 ,或者说有没有恢复比较慢 、比较困难的情况。如果已经恢复到以前正常 的饮食了 ,通过合理饮食这些营养 是完全够的 。但如果在恢复 的过渡期 ,还没有恢复到以前的饮食情况,那么可以选择一些营养补充剂 ,比如复合的微量营养素制剂,这里头有维生素 、矿物质 ,比单一 的补充效果要好得多 。对于一些特殊 的群体 ,或者特殊 的疾病状态之下,应该到医院去咨询专科医生或者营养科 的门诊,提供一个专业的解决方案。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500平台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