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世纪官方网站_55世纪官方网站
55世纪官方网站2024-06-21

55世纪官方网站

广西博白 :乡村 的年味儿越来越浓******

  本报驻广西记者 宾 阳

  腊月迎春 ,桂东南乡村的年味越来越浓。1月5日晚,六万大山西麓、千岛湖东岸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江宁镇长江村锣鼓喧天 、载歌载舞 、热闹非凡 ,“我们 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惠民文艺演出正在这里举行 。

  有一股力量催人奋进

  当晚 的节目丰富多彩 ,独唱、舞蹈 、杂技、小品、快板等各种形式 的文艺演出深受村民喜欢 。“特别 是采茶戏小品《三下跪》 ,讲 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让我非常感动 。”长江村村民李阿姨有感而发 。

  《三下跪》讲的是养羊专业户刘济源对偷羊村民李中田的谅解并提供就业机会 的故事。博白县采茶剧团团长吕光东说 :“守法、孝顺、包容互助、坚定理想信念和奋发图强 , 是该作品展现给观众的主题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下跪》正 是根据长江村发生 的故事而创作 的。刘济源的生活原型 是长江村土生土长的“80后”刘入源。近年来,刘入源以“公司+合作社+农户” 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带动1500户贫困户养殖黑山羊脱贫致富,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与此同时,刘入源热心公益 ,2017年起 ,每年捐助120万元,用于扶贫帮困 。2018年以来 ,刘入源先后被授予“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十佳农民”等称号 ,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

  “自己 的经历被搬上文艺舞台,是乡亲们 的信任 、社会的认可,我更觉责任重大 。”刘入源表示,今后要不断创新模式 ,把特色产业做强做大,推动乡村振兴,让更多 的乡亲发家致富。

  把欢乐送到村头巷尾

  “《秋意》《心之愿》两个舞蹈节目美到醉人 。”1月4日晚,博白县的文化惠民演出在水鸣中学举行,喜欢舞蹈 的初三学生李美琳说 ,“看到精彩的演出,学习疲劳感立马烟消云散 。”

  “通过下乡演出,我们更了解基层,更清楚观众喜欢什么节目 ,对创作很有帮助 。”李开贵是博白县采茶剧团 的年轻舞蹈演员,他认为,基层舞台是一个实打实的练功坊、大学校。

  水鸣中学教师宾业菊表示 ,演职人员下午就来搭台了,晚上演完还要拆运 ,加上天寒地冻,演职人员好辛苦,“基层群众的欢乐当中饱含艺术工作者的汗水”。

  “虽然辛苦,收获也 是满满的 。”身兼演员和主持人的黄一苹感慨地说 ,从2017年至今 ,她主持文化惠民演出已经有200多场 。印象最深 的 是有一次演出中下起了雨,很冷,演员们坚持演出 ,观众一个也没走 ,撑着雨伞看完演出 。“结束后 ,乡亲们送来了姜糖水,并感谢演员们冒雨表演精彩节目 。那一刻,我们感动得泪流满面 。”黄一苹说。

  按照计划,2022年10月10日至2023年1月10日 ,“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博白县2022年文化惠民文艺演出共38场 ,由博白县采茶剧团艺术中心组织举行,在全县28个乡镇的乡村 、社区和学校巡演 。

  “演职人员白天在县城上班 ,下班后到相关乡镇村屯演出 ,持续近3个月 。”吕光东表示 ,有时候去一些偏远 的乡镇 ,路程较远,演出后回到县城,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 。

  在节目方面 ,博白县的文化惠民演出注重基层群众喜闻乐见、文化传承、艺术欣赏和生活科技普及 ,兼顾艺术性、娱乐性 、正能量和政策宣传,提高乡村群众参与热情。

  乡村振兴需要文化振兴 ,需要把文化发展成果带到基层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增强群众文化自信 。“把欢乐送到村头巷尾,让艺术走进基层、贴近群众、融入生活 。”吕光东说。

  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共同富裕 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 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

  博白是人口大县 、农业大县 ,全县常住人口近200万 ,近六成在农村。在乡村振兴中推动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任重道远。

  “除了县采茶剧团艺术中心承担的文化惠民主题演出 ,全县还有70多个民间文艺团体,每年到各个村屯演出数千场次。”博白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庞剑表示,其中 ,大部分演出被列入政府扶持范围,每场补贴2000元至3000元。执行过程中实施抽查机制,调查演出的群众满意度 ,并据此协调演出团队,确保演出质量 。

  水鸣联合采茶戏团目前有11人 ,以演出桂南采茶戏为主 ,剧目多为《吕蒙正》《董永卖身葬父》等古装剧,每年演出近300场 。该团 的骨干演员梁振业表示,政府补贴可以解决剧团部分开支,更重要 的是激发民间艺人创作和演出 的热情 ,不断提高节目质量 。

  博白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桂南采茶戏 是该县代表性民间戏曲艺术 。在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当中,博白县采茶剧团改制成立县采茶剧团艺术中心、县民间文化艺术保护传承和展演中心 ,并在各乡镇成立30个艺术培训中心 。2015年起 ,博白县与广西艺术学校合作 ,委托办班培养采茶戏和杂技人才,培养对象均为各艺术培训中心发现的好苗子 。几年来 ,一批又一批青年艺术人才从学校毕业回到县里 ,队伍日益壮大 。

  青年演员覃福友2015年被选送到广西艺术学校学习戏曲专业 ,2018年毕业回来之后 ,他参加了新编排 的大型桂南采茶戏《绿珠女》《八桂先锋朱锡昂》等剧目排演 ,表现出色 。如今 ,覃福友已成为采茶剧团独当一面的年轻骨干演员 。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丰富精神食粮和重要保障。”庞剑说。

【这些年 ,我们创造的奇迹①】黄河“地上悬河”历史正在被改写******

  【这些年 ,我们创造 的奇迹①】

黄河“地上悬河”历史正在被改写

21年调水调沙使下游主河槽下切3.1米

  开栏的话

  这片厚积五千年文明的丰饶大地,在新时代春风劲拂下,在14亿人勤勉孜矻耕耘下,会生长出怎样 的风景?

  你瞧 ,一帧帧绮丽的画卷正在作答 :那是“大国重器”、世纪工程的惊天突破;那 是荒漠披绿、珍禽重生 的生态华章;那 是尖端科技、自主创新的民生福祉……每一项,都堪称踵事增华的“中国奇迹”;每一桩 ,都见证着这个时代 的磅礴伟力 !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从这些蔚为大观 的奇迹之中,我们看到 的 , 是一个百年大党 的宏图大志 ,是全体华夏儿女的蹈厉奋发。为传递这腔震天撼地的力量,光明日报从即日起开设专栏《这些年 ,我们创造 的奇迹》。

  让我们记载奇迹、颂扬奇迹、同心协力创造更多新奇迹 !

  光明日报北京12月28日电(记者马姗姗 、谢文 、邢宇皓)记者从水利部获悉 ,最新数据表明:调水调沙实施21年来 ,黄河下游主河槽平均下切已达3.1米。也就是说 ,随着调水调沙持续实施 ,黄河“地上悬河” 的历史正在被改写!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土层深厚 ,土质疏松 ,地形破碎,夏秋暴雨集中 ,因而,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 的河流 。“黄河斗水 ,泥居其七” ,泥沙淤积使下游河床不断抬升。为了束缚河道 ,人们只好不断加高堤防 ,黄河成为“地上悬河” ,两岸人民头顶犹如放置了一个硕大的水盆 。

  解决黄河淤积 ,是中华民族千年夙愿,也是世界级难题 。新中国成立后 ,水利专家们殚精竭虑孜矻探索,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找到了妙方——修建系列大型水库进行调水调沙。“调水调沙,就是通过‘人造洪水’,形成连续 的泄流冲力 ,把淤积在河道及水库中的泥沙尽可能多地送入大海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旱灾害防御局方案技术处处长任伟说,“科学家经过大量分析研究和300多场实体模型实验 ,证实了这项技术 的可行性。而成功的关键, 是2001年年底小浪底水库建成运行 。”

  小浪底水库位于黄河干流最后一个峡谷的出口处 ,控制着黄河流域91%的径流和几乎全部泥沙。2002年,小浪底水库启动首次调水调沙试验,其后,逐渐形成多水库联合调度模式——先是小浪底水库泄放蓄水 ,冲刷下游河道、腾出库容 ;然后,万家寨 、三门峡等水库依次泄水,接力冲刷小浪底库区泥沙……

  “当河道中 的挟沙水流与库区清水相遇,由于前者的密度更大 ,挟沙水流会潜入清水底部继续向前流动,形成‘异重流’ ,最后从坝底排沙出库。”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水文水资源局研究室主任李圣山解释 。仅2022年,采用多水库联合调度模式 ,黄河在汛前和汛期就实现了两次调水调沙,小浪底水库共排沙1.566亿吨 ,输沙入海0.714亿吨 。目前 ,黄河上中游正在加快古贤 、黑山峡等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前期工作 ,以持续提升水沙调控整体合力 。

  21年来,调水调沙使黄河下游河道主槽不断刷深,河道主槽最小过流能力由2002年每秒1800立方米提高到目前每秒5000立方米左右 。“这 是一个了不起 的成就 。水畅其流 、排沙入海,彻底让‘河淤堤高,人沙赛跑’ 的千年险局成为过去!”李圣山的话里透着自豪。

  据悉:因为解决了旷世难题,“黄河调水调沙理论与实践”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黄河水利委员会也因此获国际水利行业最具影响力 的“李光耀水源荣誉大奖”。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29日 01版)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55世纪官方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