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世纪-55世纪
55世纪2023-01-31 16:05

东西问丨短评 :疫情歧视和偏见几时休?******

  中新社北京1月14日电 题:疫情歧视和偏见几时休 ?

  作者 崔白露

  近期 ,中国发布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和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 ,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 。

  对此 ,多数国家持欢迎和理解态度 。但少数国家罔顾科学事实 ,针对中国游客采取歧视性入境限制,将疫情问题政治化 ,给全球团结抗疫蒙上阴影。而给出 的理由颇为牵强,或称缺乏信息 ,或忧新型毒株,但在事实面前经不起推敲。

资料图 :机组人员和旅客正在过检 。长沙机场 供图

  首先 ,中国 是否及时与世界分享疫情信息?据统计 ,中国调整防疫措施后 ,已在近一个月内同世界卫生组织开展4次技术交流会议,向各国通报最新情况 ,并持续通过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GISAID)分享病毒基因序列 ,相关数据与其他国家取自中国旅客 的基因组数据一致。疫情三年 ,中国依法、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与世卫组织开展的技术交流多达60余次 。可见,少数国家所谓“缺乏信息”并不属实 。

  其次 ,中国公民会否给他国带来疫情冲击?答案 是否定 的。当前中国本土流行 的优势毒株奥密克戎BA.5.2和BF.7谱系,早在2022年5月和8月已作为主要毒株席卷全球大部分国家 ,此时再特殊对待这两个亚分支已无必要 。世卫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主任克卢格表示 ,中国流行 的毒株早已出现 ,不会对当前欧洲疫情造成大 的影响;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也称 ,2022年最后4周,中国入境新加坡 的确诊病例不到新总输入病例 的5% ,远低于一些国家和地区 的占比。

  目前,全球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超650种 ,其中在美国流行的最新亚分支XBB.1.5 ,仅一周时间就使其本土感染比例从约30%飙升至43% ,成为美国主导毒株,并在欧洲等地迅速传播 。面对全球新威胁,全力应对新变异毒株,才是各国当务之急 。

  再次 ,对于是否存在对华歧视性做法问题,个别国家辩称,对中国旅客落地检测核酸等措施并无歧视,是“依照科学和客观的证据”。但病毒无国界 ,若真担心输入型病例 ,应对所有入境旅客一视同仁,或对新变异毒株流行的区域采取适当措施 。只针对一国公民 的做法 ,不仅无法阻止病毒传播 ,反而会加剧散播歧视和偏见。

民众在出入境接待大厅签证证件引导台前进行咨询 。 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许多人开始担忧 ,这种歧视性的防疫措施或引发西方社会针对亚裔 的新一轮种族主义危机。美国一名亚裔作家在《纽约时报》发文指出 ,美国对中国公民 的旅行限制 ,实际上 是在重弹亚洲人 是“病态另类”的老调,让美国亚裔再次成为种族主义者针对 的“替罪羊”。

  一直以来,少数国家的政客和媒体将疫情政治化 、武器化,把病毒作为实施政治操弄的“利刃”,关心疫情为虚 ,攻击中国为实 。当中国调整政策 ,这些曾极力要求中国“放开” 的国家,立刻采行“双标”。如某些国外专家和媒体对中国表现忧心忡忡 ,却对暴发XBB.1.5 的美国宽容大度 ,称不必对美实施旅行限制 ;反复提及中国疫情数据,却无视美国政府自2022年10月不再每日公布官方数据、多国早已停止发布感染统计 的现实 。

  三年来,中国与新冠病毒持续斗争 ,顶住一次次疫情冲击 ,最大程度维护人民生命安全 、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 ,成为全球抗疫合作 的中坚力量,为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创造积极条件 。近期,中国因时因势调整政策,多家国际机构看好今年中国经济并将增长预期调高至5%以上 ,泰国、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马尔代夫等周边国家期盼中国游客到访,对人员往来持欢迎态度。多数国家都客观 、积极地看待中国 ,并为双方交流创造条件 。

  无论是应对疫情反复 ,还是复苏全球经济,离不开各国同舟共济,守望相助 。应多一些尊重科学,少政治操弄 ,多一些客观公正 ,少歧视偏见,多一些团结互助,少以邻为壑,作出符合科学事实和公众利益的选择。(完)

55世纪

东西问|徐华清:全球气候危机加剧 ,联合国气候大会能否变承诺为行动 ?******

  中新社北京11月12日电 题 :全球气候危机加剧,联合国气候大会能否变承诺为行动?

  ——专访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代表团随团专家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

  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

  11月6日至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在埃及海滨城市沙姆沙伊赫举行 。2022年以来 ,极端天气频发 、乌克兰危机、能源危机在欧洲蔓延等 ,都让全球应对气候变化 的未来更加充满不确定性 。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对本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高度关注 。

资料图。“保温”防融化 瑞士为阿尔卑斯最古老冰川盖上毯子 。资料图。“保温”防融化 瑞士为阿尔卑斯最古老冰川盖上毯子。

  近日,正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徐华清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书面专访,就当前全球气候变化领域诸多热点问题给予解答 。徐华清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代表团随团专家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曾被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授予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 的贡献奖,2000年起参加中国政府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团谈判及专家组工作 。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

  中新社记者 :全球能源形势不容乐观,欧洲一些国家考虑重新增加传统能源使用,这 是否会增加全球应对气候变化 的不确定性?

  徐华清 :乌克兰危机以来,欧亚地缘政治格局发生深刻改变 ,特别 是欧盟坚定推行“去俄罗斯化”能源政策 ,跟随美国通过了对俄 的数轮制裁,造成全球能源供应安全问题显现。

  对于欧洲国家而言,能源供应 的不确定性加剧了欧洲能源困境 ,威胁欧盟能源安全 ,也暴露出欧洲能源结构 的脆弱性和能源转型过程中结构性矛盾 ,不仅给欧洲的能源安全战略带来重大影响 ,也对欧洲 的气候政策带来一定挑战 。

当地时间7月31日 ,德国柏林 ,为节约能源 ,柏林标志性建筑立面照明在夜间明显减少 。图片来源 :ICphoto当地时间7月31日 ,德国柏林 ,为节约能源,柏林标志性建筑立面照明在夜间明显减少 。图片来源:ICphoto

  德国等主要成员国开始寻求重启煤电 ,引发国际社会对欧盟气候政策倒退的高度关注。如果欧洲实施更加激进的可再生能源政策 ,可能反而促进欧洲可再生能源加速发展,成为促进欧洲绿色新政的“加速器” ,也有利于欧盟长期气候目标的实现。

  中新社记者:今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是在发展中国家举行 ,是否意味着本次会议更聚焦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气候灾害适应性更脆弱 的发展中国家群体的关切?

  徐华清 :COP27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次会议在发展中国家召开 ,应当切实地回应发展中国家的关切,反映发展中国家 的诉求。我们期待与各方一道将COP27打造成为以“落实”为主题 ,以发展中国家最为关心的适应和资金为成果亮点 的大会。

  适应 是发展中国家 的核心关切,长期以来在多边进程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COP27应着力推动“格拉斯哥-沙姆沙伊赫全球适应目标工作方案”取得实质成果 ,为明年在COP28达成有力度、可操作的全球适应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中方支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关于建立全球早期预警系统 的倡议。发达国家要加大对发展中国家适应行动 的资金支持力度 ,提出适应资金翻倍的路线图 。

  中新社记者 :大会主席国埃及将本次大会 的口号定为“共同实施” ,本届大会为什么如此特别强调“实施”“落实”和“行动” ?

  徐华清 :《巴黎协定》是全球气候治理多边进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巴黎协定》不仅基于科学、基于规则 ,也展现了最大 的包容性 、可达性,协定提出的“在本世纪末将全球温度升幅与工业革命前相比控制在2℃以内、并力争控制在1.5℃之内” 的目标, 是现实 的,也是符合实际 的 。

当地时间2022年8月7日 ,荷兰奈梅亨 ,船只停在干涸的河道上 。当地时间2022年8月7日,荷兰奈梅亨 ,船只停在干涸 的河道上 。

  实现《巴黎协定》确定 的长期目标,首先要求发达国家在深度减排上作出表率 ,这是早日实现全球净零排放 的关键 ,而国际社会实现雄心的关键 ,则在于各国采取有力度 的具体行动 。我们认为空喊口号不 是雄心,落实目标才能展现真正 的雄心,这也是COP27将落实作为主题的意义所在 。

  目前大多数缔约方已提出了各自 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提出目标是重要 的,但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 的是切实将目标落实到行动上 ,这是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的根本出路 。COP27应当倡导各方将已经提出 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转化为有效 的政策 、扎实 的行动、具体 的项目,而不 是现有 的目标还没有落实又急于提出新 的目标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基础。今年是《公约》达成30周年 ,各方应当以此为契机 ,坚持《公约》 的主渠道地位 ,坚持《巴黎协定》“加强《公约》实施” 的定位,全面准确落实《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目标原则 ,特别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和国家自主贡献的制度安排 ,坚持“2(摄氏 ,下同)度以内 、争取1.5度”的全球温控目标,共建公平合理 、合作共赢 的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体系 。

  中新社记者 :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发达国家承诺到2020年将对低收入国家 的气候资金支持增加到每年1000亿美元。这个承诺至今没有兑现,这给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带来什么影响?

  徐华清:在资金问题上 ,发达国家在2009年作出到2020年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资金支持的承诺,但迄今尚未兑现 。这不仅对发展中国家开展气候行动造成了严重影响和阻碍 ,还严重损害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我们敦促发达国家尽快兑现每年10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承诺。

  目前很多发展中国家 的自主贡献都提出了对发达国家资金支持的要求 ,发达国家应当根据发展中国家 的需求 ,以1000亿美元为起点制定更富雄心的2021年-2025年气候资金路线图以及2025年后发达国家新 的集体量化资金目标,以增进南北互信和行动合力 。

    资料图:2022年4月1日 ,德国下萨克森州汉诺威遭遇降雪天气。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资料图:2022年4月1日 ,德国下萨克森州汉诺威遭遇降雪天气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新社记者:您多次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如何评价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的中国贡献 ?

  徐华清: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日前指出,中国近十年积极建设性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 ,取得了重要成果 。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 的领导下,取得标志性成果 是《巴黎协定》,就2020年后强化气候行动与合作作出安排 :

  一是具有最大包容性,达成了照顾各方核心关切 的法律形式。二 是坚持公约原则,减缓、适应、资金、技术 、能力建设、透明度等各要素体现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三是达成“低于2度之内、争取1.5度”的长期目标 ,彰显了全球绿色低碳发展 的潮流。四是确立“自下而上”自主决定贡献模式,形成各方结合国情积极行动 的局面 。五 是确保实施 的可持续性,建立了五年盘点持续提高力度的机制 。六 是建立行动与支持相匹配的机制,帮助发展中国家不断提高能力。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 的严峻挑战 ,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事业 ,也 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低碳发展,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并引领全球气候治理,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特别 是2020年中国作出了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 ,展示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发展中大国,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与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气候变化 、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

  中新社记者 :中方在COP27发挥什么作用,对大会有何诉求和期待 ?

  徐华清 :中方愿意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 ,与各方一道按照公开透明、广泛参与、缔约方驱动、协商一致的原则 ,共同推动COP27取得反映发展中国家关切 、符合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积极成果,努力将COP27打造成以“落实”为主题 ,以适应和资金为成果亮点 的大会 ,支持埃及举办一届成功 的缔约方大会 。

  在这里我也想强调,气候变化事关人类未来,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事业 ,只有各方通力合作才能有效应对。(完)

  受访者简介:

  徐华清,2018年1月任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战略及政策,主持完成了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我国2020年温室气体控制目标 、实现路径及支撑体系”(首席科学家)等重大项目,曾被IPCC授予为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贡献奖 。2000年起参加中国政府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团谈判及专家组工作。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55世纪地图